三、沣桥遗迹
沣桥也是秦梁汉柱中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它坐落在长安西南三里的沣水之上,因此又称三里桥。现在这个地方就是长安县灵沼乡管道村旁半公里处,俗名梁家桥。关于沣桥的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但是由于沣桥坐落的地方是汉朝从长安去咸阳的必经之路。那么早在汉朝就应该有桥架在沣水之上了。
关于沣桥正式的历史记载,是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开始的。这个年代应该是沣桥重建的时间。明弘治五年(1492年)又对沣桥进行重修。重修后的桥梁是一座木桥,长一丈五尺,宽约二丈余。清代。人们把这座木桥改为有27孔的石轴柱桥。这座桥有4层石轴柱,每层6根。石柱之间用铁条加以箍靠,目的是为了增加桥的稳定性和抗水冲击的能力。8根木梁并列,柱顶横排两根横木。上托8根小木,再铺木板,填上灰土,铺上桥面。这座沣桥修建的很气派,在其两端还有排楼。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曾经多次维修保养该桥,因而桥况良好。不过,由于日常管理的松懈,当地居民在桥下大量采砂,导致河床逐年下陷,天长日久,桥墩桩都露出来了。1986年发洪水,沣桥轰然倒塌。石轴残石,散乱地堆积在岸边。其实,在历史上这座沣桥与西安西南的普济桥、灞桥、桥共同构成关中地区的桥梁系统,不仅在交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国的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变成一堆乱石,不禁令人惋惜,一座历史古桥在这个世界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