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的结构和形式与洛阳桥极为相似,但比洛阳桥长了四倍。经有关部门核查,在1905年修建郑州黄河大桥之前的七八百年中,安平桥是历史上遗留下来最长的一座桥。所以古人曾经咏诗赞叹“天下无桥长此桥”。《安平志》中说,因为桥太长,人们往往不能一气走完全程,于是建桥时就在桥上造了五座亭子,以供行人中途停下来休息。这五座亭子排列有序,东西两端的桥亭叫海潮庙,留有清嘉庆重修碑刻。中间的一座叫水心亭,又叫中亭。水心亭规模最大,亭面宽10米。周围竖立着历代重修碑记13座,诸如明万历年间的《水心亭碑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重修安平桥碑记》、雍正五年(1727年)的《重修安平桥记》、嘉庆年间的《重修安平西桥碑记》等。在水心亭前面两侧各立着一尊石刻武士像,手执长剑,雄浑古朴,是宋代石雕。亭柱上还刻有对联,上联为“天下无桥长此桥”,下联为‘“世间有佛宗斯佛”。门联和眉联上还分别刻有“水映无心”、“水秀山明桥跨海”等诗句。水心亭还是晋江县与南安县的分界处。清代时,两县为了争夺地盘,发生了械斗,并且拆毁了水心亭。直到后来重新划定了界线,水心亭才得以重建。此外,桥上还有两座规模较小的亭子,分别坐落在东西海潮庙和水心亭之问。在桥头东面有一座六角古塔,五层砖木结构。由于塔外遍涂白灰,人称“白塔”。这座塔是差不多与桥同时修建的。
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近代以来安海湾泥沙淤积日渐严重,逐渐将安平桥下的河道淤积成了平坦的地面,可谓真正的沧海桑田了。这样,安平桥就变成了一座陆地桥。1963年郭沫若观看了这座历经沧桑巨变的安平桥之后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迹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漠真梦醋(洛阳桥故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长桥的安平桥,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之后,已是风烛残年,破败不堪。可喜的是,1961年国家把安平桥划为围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进行修复,终于使之旧貌换新颜。如今,这座历史名桥又焕然一新,再现出古桥新生。
天堑通途兴古道(2)桥兴八闽–安平桥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