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忙城村双河遗址

遗址位于崇州市街子古镇忙城村,距今4300年左右,为成都远古发源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城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古城遗址已清理出的灰坑五个,红烧土堆积一处,还有当时的文化层堆积。出土文化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此外还发现一个较完整的具有礼器性质的尊以及为当时人们的生产工具,如陶纺轮、斧、凿等30多件。此遗址为200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Tagged :

唐公祠

清道光年间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唐求而建,为后人拜谒这位“一瓢诗人”的圣地。殿堂高悬“修到梅花骨亦香”的匾额,门两边有一对联:“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门首有道光年间树立的“唐诗人唐求故里”石碑。手执诗瓢的唐求雕像伫立江边,似在吟咏千古流传的诗韵。

街子御龙桥头的唐公祠是晚唐“一瓢诗人”唐求的隐居之地。据史记载,诗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后因看破红尘归隐桑梓,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过着诗酒文章的生活。百姓亲切地 称之为“唐山人”或“唐隐居”。

唐公祠

唐求隐居,绝念钟鼎,放旷疏逸,常骑一青牛往来于青城临邛间,访师求道,诵经听琴,往往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以求超脱世间的名利纷争。

唐求写诗每有所得,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成诗后即揉成纸团投入随身携带的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感慨道:“兹瓢倘不沉没,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将其打捞上岸,可惜诗稿大多损坏,仅得数十篇,为其书稿十之二三。《全唐诗》收为一卷,计35首半。《唐才子传》称其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词”。唐求的诗多以歌山水、怀友人、赞古寺、豪退隐为内容,深得后人喜爱。为纪念唐求后人修建了唐公祠。

唐公祠旧址在御龙桥东桥亭旁边,正殿有唐公塑像,长须席帽,醉眠吟情。殿堂高悬“修到梅花骨亦香”匾额,门两边有对联:“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清代立“唐诗人唐求故里”的碑文上有一幅“摩天黄鹤飞将去,入市青牛几时回”的对联。可惜该祠1958年遭毁。

Tagged :

街子古寺:光严禅院

光严禅院始建于隋,唐懿宗甲申年(864年)善思和尚重建。原名常乐寺,俗称古寺。古寺常年掩映在凤栖山翠峰环抱之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明清两代,古寺深受皇家恩宠。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 “法仁”和尚,云游西藏、印度等佛教圣地后,辗转到古寺当了住持。蜀献王朱椿知悉后,奏禀明太祖敕赐法仁徽号为“悟空”。悟空禅师圆寂后,其肉安放于悟空宝塔之中,历经600多年保存完好。惜不幸毁于文革,幸有本地有识之士曾拍一张悟空肉身照片,现存于古寺,成为又一珍品。朱元璋非常敬佩这位削发为僧的幺叔,专为古寺亲题“纯正不曲”四字。明成祖登基后,传说建文帝朱允曾避难其中。明成祖敕赐古寺“光严禅院”,并赐古寺半副銮驾、两口皇锅,以及龙凤旗、琉璃瓦、《洪武南藏》佛经一部和印度梵文贝叶经《华严经》一部。其中,《洪武南藏》系朱元璋洪武年间敕令所刻之佛门典籍,卷帙浩繁,共7000多卷。刻成后只印了两部,一部存当时的国家藏书秘阁(永乐六年毁于火灾);一部御赐古寺,藏于藏经楼。该藏经是全国现存唯一孤本,堪称旷世绝版,为镇寺之宝,现存四川省图书馆。

Tagg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