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风景如画的阳朔,是怎样得名的.相传隋朝设县治时,以“阳朔”作县名,是取羊角山“羊角”二字的谐音。后人又把羊角山叫阳朔山,究竟是县因山得名?或山因县得名?这个问题须得从头说起。

三国吴甘露元年(256年)设熙平县干兴坪狮子威,是阳朔县的前身。隋开皇十年(590年),迁到现在的县城,县令想改县名,一时未定。

县衙后面的廖家岂外,有对山峰直插青山。当时有个孤苦的孩子,给财主放羊,人们叫他羊娃。每天赶着羊群到这对山峰下放牧,眼看双峰并峙,很像羊角,就起名叫羊角山。羊娃长得很聪明,他的羊栏搭在财主家的私塾旁边,财主年年请塾师教自己的儿女。借此机会,羊娃暗中学到不少知识,往往随口成歌,应声作对,因此牧童们很爱和他玩。他给羊角山编了一首歌:“羊角尖,羊角尖,羊角尖上九重天”,牧童们把它当作口头禅,每日早出晚归,经过县衙后面,总是歌声琅琅。

县令为了改县名,绞尽脑汁,总想不出一个恰当的。有一天傍晚,他到后花园散步,听到墙外牧童们的歌声,越听越出神。不过他把“羊角尖,羊角尖,羊角尖上九重天”,误会为“阳朔迁,阳朔迁,阳朔迁上九重天”。他为何引起误会呢?因为他是农历十月初一日迁县的,十月为阳月,初一为朔日,所以他自认为“阳朔迁”是指他迁县的时间,至于“迁上九重天”,那当然是预兆将来官运亨通,扶摇直上了。于是决定呈报上司,用“阳朔”为县名。还出布告示众,说明“阳朔”为县名,是根据童谣改的。

村民看了布告,纷纷议论,有的说:“什么童谣,分明是羊娃编的羊角山歌”;有的说:“羊角”与“阳朔”音同字不同,那能以声取义?县令听了这些老百姓的议论,心里有些不安。

一天,县令改换便装,骑着小马,只带一名衙勇,直奔羊角山下。这时羊娃和牧童们正在山边的树荫下休息)谈笑风生。县令突然问道:“谁是羊娃?”羊娃应声答道:“是我”。县令下得马来,慢漫他说:“羊角山歌是你编的吗?”羊娃满口承认。县令将信将疑,想考他一下,接着说:“有人说阳朔是取羊角的谐音,有那么凑巧?你能编歌,定能作对,现在我出两个字给你对,既要取阳朔的谐音,又要对仗工整。”羊娃点点头。县令挥动手上的鞭子说:“马鞭”,羊娃对道:“羊索”。绚羊的索对赶马的鞭,对仗可算工整,况且“羊索”与“阳朔”字音完全相谐。县令想了一下,摇摇头说:“不行”,你不该重用羊角的羊字,美中不足,我再出两个字给你对来。县令指着衙勇的腰刀说:“佩刀”,羊娃对道:“扬架”。扬槊对佩刀对得更加工整,同时“扬槊”与“阳朔”字音一点不差。县令再找不出漏洞了,内心暗暗佩服。

从此,县名与山名就分不开了,传为千古美谈!

话说阳朔归义古城


遇龙河山清水秀是尽人皆知。可是,在那岸边,曾有座四四方方的土围墙围着的古城,也许知道的人就不多,其作用呢?晓得的人或许会更少。你想知道其由来吗?
说来话长。在土围墙朝西的山峦中有个穿山的洞,当地人叫它“川岩”又叫“读书岩”。从前,在那岩洞里住着一户孤儿寡母,母叫“慧娘”,儿喊“义仔”。慧娘原本是阳朔县城里的大家闺秀,从小聪明、贤淑,饱读诗书,且琴棋书画、针脚刺绣样样精通,是个难得的才女,其夫是遇龙河畔自小父母双亡的穷小子,为人忠厚老实,学得一身武艺。那年城里举行大比武,他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第一名,县太爷封他个武教头。慧娘慕名拜访,一见钟情,继而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之结合了。慧娘的娘家,买通官府,把其夫的武教头职务给撤了。慧娘夫妻回到老家遇龙河畔,尽管穷点,但夫妻恩爱,习文练武互补,日子过得也还可以。不久,慧娘生下一子,取名“义仔”。未曾想到,三年后,丈夫暴病突死。慧娘年轻漂亮,孤儿寡母常受人欺凌,娘家又不许回去,于是,就跑到村后山那岩洞里住下,一边做些针脚、刺绣的装饰品拿到城里卖钱度日,一边专心教义仔读书习武。
一转眼,义仔到了18岁,他腰粗膀宽,浓眉大眼,力气特大,200多斤的大板刀,他玩起飞飞转,200多斤的石凳能一脚踢出5米远。他精通十八般武艺,熟读《孙子兵法》。那时,广西称南蛮,唐武德年间,阳朔这地方,天高皇帝远,到处闹“绿林”,村村寨寨都拉起人马,扯起大旗,占山为王,且势力越来越大,像月亮山脚那群,建成了“龙城”,还有金竹山那边,号称“天子圩”。好多队伍都来拉义仔入伙,许以副首领之职。义仔听他娘的话,哪伙都不沾边,只顾砍柴烧炭度日。但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把义仔逼上了“梁山”。
在川岩脚下,有个比义仔小两岁的归姑娘,自小与义仔同玩遇龙河水长大,归姑娘长得水灵灵的,是那一带的“村花”。归姑娘十九岁那年,给村里的财主看中,将其父母害死在河里,而后说她家欠了许多债,强抢归姑娘做小妾抵债。义仔闻讯火冒三丈,趁夜下山把财主砍死,救走归姑娘,还烧了财主的住宅。官府派兵来抓他, 义仔走投无路,一怒之下,邀起几个儿时伙伴, 在关帝庙前喝了血酒,扯起了义军大旗。他为人讲义气,杀富济贫,安良除暴,深得十里八乡的穷苦人家敬仰拥戴,很快成了一支人马众多的强大队伍,直至威胁了阳朔县衙。

中国最大的“外语角”桂林阳朔西街


桂林阳朔西街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长1000多米。这里大理石铺路,青砖飞檐、木廊矮楼错落有致,榕荫桂树小溪石桥相映成趣,富有东方古镇老街的风情。在西街,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这里没有异域感。西街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外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