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交通、住宿和美食


石头村交通
:路线一:在石家庄火车站乘203路公交车到井陉县城下车,车费5元,然后换乘去于家村狼窝的汽车,需要花费2个小时:车费3元(此班车每天共16次)。也可每天下午3点在东方宾馆乘到于家村的车,车票7元。

路线二:北京乘火车T511至石家庄,早7:35发车,10:45到,在火车上就可以买到回程的车票。出站后再坐9路或到纪念碑坐114路公交车至西王长途客运站,坐长途小巴至井陉县城(6元),再从井陉县城坐小巴车到于家村。

回程:赶6:10左右有从于家村直接回石家庄的长途小巴
自驾游:从正定古城出来,沿107国道继续前行,到石家庄后转入307国道向西行驶、在见到标有“天长镇”的方向拐进去,大约行至2.5公里处,在标有“狼窝”路标的路口拐入,行驶3公里时就可在路边见到标有到“石头村”的路标,按指示行驶即可到达石头村。

小贴士:从狼窝到石头村一段,路况较好,只不过进村一段是上山道,应多加小心。
石头村住宿:村中农户家可接待食宿,需由村委会统一安排。在老乡家住宿并用餐每人每天20元左右,自点餐另计。
特色美食民家饭:有烤馒头片和一种用野菜和面做的饼,当地人叫仙食,挺好吃的推荐一下。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去石头村时要碗面尝个新鲜啊。
景点地址:石家庄井陉县西北部
门票:20元
景区电话:0311-82022630
 

石头的文化:石家庄井陉县于家石头村


石头村位于石家庄井陉县西北部,原名“于家村”,面积10平方公里,400多户,1600多口人,是于家乡政府所在地,相传为明朝重臣于谦的后人所建。只因村内建筑均取料于石头,故又称“石头村”。至今石头村依然保持着500多年前的建筑布局与特色,是北方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为“于家石头民俗村”。
  石头村现有400余户人家,人口1600多口,其中95%以上的村民是于姓,相传是民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先祖于有道迁来时,这里还是一片旷野,“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村中大多数男子都是能工巧匠,他们祖祖辈辈靠自已的双手将石头修成梯田、雕成石器、盖成石屋、铺成街道,直至建成庞大的石头村落。千姿百态的石头文化,淳朴深厚的民俗风情,这就是于家石头村的美妙。
于家村景点的特色是:东阁西塞南洞北寨面面皆有古景点,春游夏游秋览冬赏季季都是好风光。全村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石头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亩,石头用具2000多件,石头碑碣200多块(现尚存数十块),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page]
  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纵横交错、结解曲伸,每条街道均以乱石铺成,石街两旁是一座座石头院落,古式门楼,黑漆大门,家家相接,户户相连,鸡犬之声相闻,邻里朝夕往来,生生息息,一派农家景象,点燃其间的还有深宅大院,高房绣楼,古庙古阁,整个村落街依房建、房与街齐、呼应顾盼、规划有序。遍布全村的花草树木春绿夏艳,将原本有几分冰冷的石门石街装扮得妩媚动人起来。“深山藏古秀,瑞石撒幽香”,漫步于石门、石阶、石墙之间,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石头古街石头村是石头的世界,其中的石头古街堪称于家村的一大景观。于家村的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 多米,古旧街巷,街宽3至4米,巷和胡同宽约2至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乱石铺锦、巨细相间,高低俯仰,结解曲伸,纵横交错,如诗如画。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达五百载,少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石头四合院
  石头四合院在于家石头村,用石头盖的房院全村不下百座,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数“四合楼院”。这是一座上砖下石的巍峨建筑物,始建于明末,房屋百间,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均为北高南低,三面楼,两院正房下层均为石券洞室,九间无梁殿、 建筑宏伟高大,古朴典雅,偏正恻倚,错落有致,宽敞豁朗,冬暖夏凉。
  登二十一级露天石头台阶,即到正房楼上“客位”。
  这里是宴请宾朋、贵客的地方,房内粗梁大柱,没有隔间,宽阔高大,气势恢宏。正中是门,宽过两米,两根明柱分立左右,中间安着四扇花棂木门。门门两边,下部建有几十厘米高的短墙,短墙之上全部安装着花棂窗扇。窗前是长长的走廊、站在这里向前眺望,南山即景尽收眼底、楼下西厢房后面建有一排小房,分别是长工房、饲养房、磨房、碾房、库房、工具房、水井房等等,大家气派可见一斑。
[page]
  清凉阁在于家石头村,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清凉阁”,它又名“神仙阁’,坐落于家村东口,是于家村的标志性建筑。此阁始建于1581年(明万历九年),相传由力大无比的于喜春一人所建,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辛已)村民于喜春身大力强,家贫好义,独立兴修。至万历二十年,方砌成下层,及第二层修竣,即行病故。至第三层,系村民用木砖补葺。阁下层所彻之石,多达万余斤重。下层东面是一石制桌裙,上镌梅花鹿,工粗而雅”。
  据传,清凉阁原拟九层,但修至二层时,于喜春在悬挂风动匾时砸伤手臂,继而病故未能如愿。如今在清凉阁底层的石板路上仍可看见当时于喜春受伤后留下的血迹斑斑。
  清凉阁共有三层,其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奇巧,雕梁画栋、五脊六兽、斗拱重檐。东门悬有风动石匾,西门高挂扇形镏金匾,南侧嵌有圆雕龙头、扇形匾上书“清凉阁”三个镏金大字;风动石匾制作古怪,双童簇拥梅花鹿、大风不动小风动。
  清凉阁上下三层,结构各异,引人入胜,第一层为搭券四门式;第二层是实芯四室式;第三层乃明柱回廊式,该建筑顶层系“木砖补葺”,四面明柱、单门殿堂,白墙壁画,琉璃瓦顶,清新明快,古朴高雅。
  下面两层是全石建筑,错落有致,欲争有让,高低优仰,犬牙交错,跌宕起伏,勾心斗角,颇有力学价值。
  更为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筑物,竟然不打跟基,不填辅料,以天然石底为基础,块块巨石就地而起,从下到上完全干打垒而成。石块巨大惊人,有的长过数米,有的重达数吨,有的原封不动,有的錾迹寥寥寥,构造粗扩奔放,设计独出心裁。整个建筑充满古朴粗糙之美,正如当地民谣所说的“一块石头一匹梁、一块石头一堵墙”。清凉阁巍巍然,凛凛然,耸立于山间村首,蔚为壮观。
  清凉阁上面两层皆为庙宇,最上层是玉皇庙顶,供玉皇大帝,第二层分四室;东室三皇庙,供尧舜禹;南室三义堂,供刘关张;北室阎王殿,供阎罗王;西室观音祠,供送子观音、癍疹娘娘和眼光娘娘。下层是搭券形建筑,朝东向西宛如城门,是于家村的东大门。拱券中央预部有于喜春侄儿于朝兴雕刻的碑文:“万历九年起根源,一人修筑其实难。二十五年完下节,思量何日得周全。阖村都说使木植,凭吾独力凿石山。经营暂停观此境,等待功成万古传。”
  纵观整个清凉阁,累累巨石,鳞次栉比,似券非券,似搭非搭,集美学、力学、建筑学、数学、几何、物期学于一体,盘根错节、鬼斧神工,可谓建筑史上之奇迹,民间艺术之珍宝。

水井
  于家村的另一个景致便是村中随处可见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旧水井700多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个,是总户数的两倍多。[page]
  于家村在建村之初,先祖们对蓄水、用水就非常重视,于康两家各有安排、于氏先祖生有五子,共分“五股”,在南山脚下挖了五个水池,取名“大爷池、二爷池、五爷池”;康家在东山脚下也挖了一个水池,取名“康家池”。
  由于水珍贵,对水管理甚严,如清乾隆三十九年所立的“柳池禁约”碑就规定,对孤、寡老人照顾;对偷水、浪费者处罚。
  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各户开始自找地方打井、修窖,有的在村边,有的在路旁,有的在地头,有的在山上,有的置院内,有的盖井房,一年复一年,越来越多,全村上下,家家有井,户户有窖,面面有池。犹如繁星,形成了一个罕见的井窖池网络。

  位于石头村正中的真武庙坐北朝南,始建于嘉靖年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庙宇,进入此庙,先要登十五级台阶,拾级而上,原本低矮的庙门在抬头之间显得高大威严,庙内正殿供有金面真武塑像,院内有一块仅存的石碑,记载了于家村的建村方略、建材方位以及于家村原名等内容,是一本难得的“村史”。如今真武庙内塑有于谦的像,两边的墙上是密密麻麻的于家村家案,这是一部记载了已逝的于家祖祖辈辈的家族发展史。

北方最大的私家花园:腰山庄园


腰山王氏庄园位于河北省顺平县腰山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明末清初民居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瑰宝,始建于清顺治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同时腰山王氏庄园是一个大型清代民俗文化载体,是一个浓缩的清代小社会,包括汉族民俗、满州民俗、既有关外民俗、又有关内民俗,既有农村风俗,又有京都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