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洱海

大理的洱海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地方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作为数百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荟集,史籍文献甚丰。加之,在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历来较高。

贵州云山屯古村

云山屯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一三一八年(明洪武十四年),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蕴涵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西秀区历来重视做好屯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他们引进民间资本,修建了贵州屯堡文化博物馆,既保护、宣传了屯堡文化,又在屯堡文化核心景区建设了一个重要窗口,搭建公共文化平台。

四川迤沙拉古村

迤沙拉村

迤沙拉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东南端,距镇政府8公里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

村子里虽都是彝族,但却有外姓汉族人。迤沙拉村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细部多有板壁装饰、木刻雕花,做工精细;独特的谈经古乐,600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偏僻的彝族山村里延续着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

四川莫洛古村

莫洛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境内。距县城5公里,海拔高度两千米,莫洛村三面环山,西临大渡河,地势由东北向南倾斜,系高山峡谷地貌。村面积20公顷,全村以藏族为主,少量汉族杂居,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区内居民以农业为主,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嘉绒藏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居住文化。

“嘉绒”即“女王的河谷”。迄今仍流行多种走婚习俗: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等等。婚姻形式除对偶婚外,还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单系家庭,另外,从妇居的家庭也很普遍。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组成,无不是以女性为中心。 

广东碧江古村

广东省东佛山市顺德区北镇的碧江村,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古称迫岗,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从古至今,碧江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

湖北大余湾古村

大余湾位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管辖的研子岗镇,依山傍水,宁静如画。该村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现存50多户石砌屋,大部分至今仍保持较完好。这些石屋雕梁画栋,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

大余湾村寨后面群山连绵,乃是木兰山余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山岗缓缓流淌。上了山顶,眺望山下,大余湾的全貌一览无遗,大余湾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间,气定神闲。

河南临沣古寨

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该镇地上地下资源丰富。镇域地势东高西低,包括平、沙、山、岗、洼五种地形。曾列入《名山记》的紫云山一峰秀出,紫云环绕,山林叠翠,山泉叮咚,紫云晴雪被列为郏县八大景之首。

临沣寨始建于明、重修于清的临沣寨,被专家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寨内明清民居规模集中,错落有致;寨外河水环抱,芦花飘扬,红色的寨墙,绿色的护寨河,青青的芦苇、雪白的芦花和各色的水鸟,构成了天然合一的美丽图画。

山东朱家峪古村

朱家峪村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明水城东南五公里处,胡山东北角下,据《章丘地名志》,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称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氏家族自河北枣强迁到该村。因“朱”为国姓,据考该村朱氏确与朱元璋同一脉系,便攀上高枝改村名为朱家峪,遂认朱良盛为本村朱氏一世开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