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四川凉山的彝族地区彝家人家里做客,印象最深的也是最难忘的是吃肉吃了个够,几天的肉类摄入量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水平。彝家人以吃大块肉为快事,当地人称之为坨坨肉。饭桌上常常鲜见蔬菜,整桌都是大块大块的猪肉、鸡肉或腊肉、腊肠。
张家古院坐落于阆中古城内东街59号,状元坊入口处80米,该院落始建于康熙癸卯年间(1663),迄今有300余年历史。据《阆中县志》记载:民国8年,先辈张本初在此开办“福记书局”,与商务印书馆取得业务联系,又经销“中华”“世界”等大书局印行的《新时代》《新中华》刊物以及新学制中,小学教科书以及“五四”以来的一些进步书刊,民国24年改名“复兴书局”。1950年改名“新文化书店”。
该院落占地3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店后寝,大小两个天井。十余间房屋对称组成,中间堂屋,东西厢房,楼台厅堂,浑然一体。门窗雕琢精美,陈设古朴雅致,是古城内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之一。院内青砖碧瓦,石榴花香,以及满院高挂的红灯笼,到处充满神秘之感,让您仿佛回到远古时代。
镇远的社饭源于社日祭祀。主要流传于黔东一带,当地风俗,长辈逝世后头3年在清明前要到坟上去祭祀,称之为“挂社”。镇远人一般利用星期天,邀集亲朋好友到坟上去祭祀,然后吃社饭。后来由于社饭好吃,就不管有无“挂社”都做社饭吃。
社饭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糯米、大米、野葱和腊肉。制作过程是:青嵩洗净后切碎,挤出苦水后炒干备用;野葱切碎;腊肉煮熟切成颗粒;糯米浸泡5—8小时后滤干;大米在锅里蒸熟。放时要一层一层地放,放满后可用煮腊肉汤浇少许在面上,这样蒸熟的这饭,香味喷鼻,粘糯适中,酥而爽口。有补中益,除瘴去毒,强益胆气等功效,深受人们喜。近年,人们又以社饭中加进了花生仁、核桃仁之类,更增强了社饭的滋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