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水西山

水西双塔之大观塔
水西双塔之大观塔
在泾县水西山除了遗存有隋唐名刹宝胜禅寺及两座宋代的古塔之外,还有近在一山之隔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对佛教徒来说,两座古塔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对共产党人来说,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寄托着深深地缅怀。
  从泾县沿322省道南下,约有十多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水西山。刚过了烈士陵园,就看见山巅丛林中的宝胜禅寺大观塔和原崇庆寺小方塔,一个沉稳壮丽,一个小巧俊秀。
  宝胜禅寺是唐时黄檗禅师的道场,寺初建于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经一千五百年风霜而香火不灭。进了山门,见到院里两株巨大的紫薇树下,信佛的老太太们正在吃早饭。大殿里供奉着一尊体量巨大的木雕如来佛像,双手合圆,垂耳及肩,胸前雕着一个“”字,这是大智慧的意思了。寺里当天有佛事,到处是和尚和信众,穿红袈裟的老方丈坐在大雄宝殿前的阳光里,一边捻着佛珠,一边闭目养神,仿佛置身尘外。
  突然觉得那个彼岸世界,是我仿佛永远也无法企及的精神世界,虽然我对佛还带着一点点的亲近感。许多人喜欢佛门的清净,喜欢禅宗的哲理,它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但大家到底抛不下这人间烟火和繁华,不能够遁入这无为的空门。
  与形形色色的香客擦肩而过,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便到了大观塔下。大观塔为七层楼阁式塔,竣工于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故名大观塔。塔底面呈八边形,每面均作拱券型门洞,每个门洞均奉有佛祖、菩萨诸神坐像。底层的八面都施有外檐,塔势由此上涌而出,二层之上便每层都叠涩出两层短檐。塔顶置莲花座、相轮、这座极修长的宝刹,兼具了一种伟岸和风雅的气质,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它仿佛就是一个玉树临风的美男子。
小方塔建于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塔高七层,正方形,底径仅3.5米,可以想象它有多秀气了。塔底层南北两面的外壁镶有佛像,线条雕刻流畅,现仅存北面一尊,且残缺不全。塔体自下而上,层层叠涩出三重檐,首层之上为直檐,从二层开始每一层都叠涩出一个三重的曲檐,之上再叠一个三层直檐,如此循环而上,建造技艺竟然是出奇的美,有一种韵律感。但是比大观塔来说,技艺还是单薄了很多。据载,大观塔一层一面耗资125贯钱,而小方塔一层一面才耗资30贯钱,从体量、质量和工艺上就有了差距。崇庆寺已无,香火早已不继,只留下这孤塔伫立在水西山巅,多少次夕阳西下,不见佛光,惟有苍凉,任岁月风霜把信仰深藏。如果说,佛门即是空,那么山寺的废弃、湮没,也正是应验了佛的学说,最后一切归于空寂。
  别过热心的大叔,便匆匆地来到咫尺之隔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门口领了参观券,买了一枝白色的康乃馨,随着不多的游人,一起去看望望新四军的烈士们。拾级而上,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脚步声在神道中踏响。
  神道愈上愈窄,尽头收于两个门阙形成的神门,透视感十分强烈。神道两侧石雕展示的皖南事变历历在目:1941年,九千多新四军将士,在泾县茂林,话别北上;谈判中军长叶挺被扣,七千余将士壮烈殉难,最后仅突围二千余人,大部分被俘、失散或阵亡。
  过了神门便到了圆形的祭奠广场,一面体量巨大、富有冲击力的黑色弧形纪念墙正对着神门,纪念墙上书“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祭奠厅里,黑色的祭台上,洁白的花瓣带着一丝丝的殷红,像是那碧血丹心,不死的理想,瞬间便有热血轰然涌上脑门。蓦然回首,瞥见门外周恩来总理的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交通:从泾县汽车站乘城西工业园班车或乘坐公交2路可到。
  门票:水西双塔免费参观。皖南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领参观券。
  游览时间:2-3小时。
旅游TIPS:
  1、游览小观塔极为不便,在山下322省道上远望即可。
  2、在水西景区门口乘坐公交2路可到新四军纪念馆,或在景区门口等待泾县至中村的班车可到章渡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