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景点


团山村

团山村在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村子不大。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村子背靠的山和面临的坝子都绿意融融。团山村以张姓为主,全村240户人家、877人中,张姓就有178户、677人。在这个静悄悄的小村子里隐藏着一个颇具规模、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这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实属罕见。
    在街上一走,你就会发现,云南的汉族无论在当地居住了多少代,总被人问及祖上从何而来,团山村也不例外。听说早年团山村并不存在,直到明洪武年间,江西鄱阳县一位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临安(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方成为巨族。
    张福的到来一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观念,使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外为官、经商、开矿,依靠不断的创业实现资金的积累,最终修筑了一个个殷实的宅院,怡然自得地构建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城池。
    团山村如今保留有东、南、北三座寨门,其中一座名为锁翠楼,街道用大青石板铺就,各户人家气宇轩昂的大门是主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斗拱飞檐高高挑起指向云天。团山民居的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东,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平面布局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式。
朝阳楼
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雄踞县城中心,是建水县城的标志。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
  
    朝阳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楹榫接成坚固的木构架,覆以三重檐歇山屋顶。《建水州志》证有“东楼凌汉”一景,谓:“东城楼,高百尺,干霄插大,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东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春夏之间上千雨燕巢居檐下,呢喃之声不绝于耳,蔚为壮观。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
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为明饼临安卫声闻数里的大铜钟,唐三四千斤高二米余。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登城四顾,只见古城青春焕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入夜则万家灯火,如繁星闪烁,蔚为“南中大观”。

建水古城十八怪


 建水双龙桥
第一怪 洪武铜钟响天外。今朝阳楼上悬挂的洪武年间铸造的铜钟,传为当年一个像济公一样的机智人物疯摇城以草绳悬挂,曾嘱在他离去七日后方可撞钟,但撞钟人一天后便撞钟,故今洪武铜钟可声传一天路程之内。
  第二怪 仙人脚印天上来。建水古城城东十里处泸江河上有清代古桥名为“天缘桥”。传为天上仙人下凡所造。至今桥面青石板上留有硕大的仙人脚印,凡人到此均以脚与仙人脚印比合。
  第三怪 东门比天字门早盖。建水古城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即1389年,而北京紫禁城建于1417年,如此算来,建水古城现存之东门(迎晖门)比紫禁城的天字门早建二十八年。
  第四怪 新房没有旧房帅。建水古城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寺庙连云,书院相望;亭台楼阁多姿多彩,庭院殿堂金碧辉煌。如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指林寺、团山民居等,气势之雄伟,风采之亮丽,令新房子们“自叹不
如”。
  第五怪 三步走过五条街。建水古城街巷纵横交错,城东永善街处三步便迈过五条街,令人稀奇,自古为建水一景。
  第六怪 朱家井水漫井外。城内朱家花园庭院中有井,井水水位高出地面,伸手可掬,可自然溢流到井外地面。朱家当年生意兴隆,称此水为“发财水”,经常用之洗手。
  第七怪 半亩方塘也叫海。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取“学海无涯”句。
  第八怪 四十二个天井一家在。被称为“滇南大观园”的建水朱家花园,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计有房屋214间,大小天井四十二个,房舍鳞栉比,院落层出迭进,犹如迷宫,但仅供朱氏一家在。
  第九怪 人人都把孔子拜。建水古城是“诗书郡,礼乐邦”,尊孔拜孔,蔚然成风。每年春节,古城男女老少都要去文庙朝拜孔子,其中文庙盈门,先师殿前,乐舞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