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第一村:迤沙拉村


站在迤沙拉几百亩的葡萄沟上眺望,原野上清新的微风中沁入酸酸甜甜的气味_令人如如痴如醉。可以听见彝人古乐婉约的音韵里,飘出彝族少女美妙的谣曲。迤沙拉,仿佛块凝固历史的古老岩石_圣好似幅流动异彩的美丽画卷,生动诱人,妙不可言……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0多年历史。古村是攀枝花市的南大门”,东临金沙江,与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北与大龙潭乡接壤,距镇政府8公里,距攀枝花市中心区6)公里,08国道和成昆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迤沙拉为彝语的读音,译为汉语是“水漏下去的地方”。全村彝族占据了总人口的96%,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由核心里颇彝族文化山寨区、古驿道旅游区、诸葛大营、葡萄沟现代观光农业区等数十个景点组成。点组成。站在迤沙拉几百亩的葡萄沟上眺望,原野上清新的微风中沁入酸酸甜甜的气味,令人如痴如醉。
迤沙拉以其悠久的移民历史和独特的驿站地位,以其处于金沙江畔我国两个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凉山和楚雄州的结合部的优越地理位置,从而成为我国移民史、西南驿道史、民族村镇史、彝汉交往史等一系列重大民族历史文化问题研究的最理想的对象。不大的迤沙拉村内,却蕴藏着大规模的民族历史文化宝藏:中国彝族第一村;汉彝文化的融合体;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在附近的的金沙江拉乍渡口,诸葛亮率兵经迤沙拉到方山屯兵,方山如今还存有诸葛亮遗迹,三国文化遗迹丰富;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最后的史迪威公路”遗迹;100余亩的攀西葡萄沟;中国五大名砚一苴却砚的盛产地;独特的谈经古乐、歌舞、饮食文化,以及与与凉山彝族服饰迥然不同民族服饰……国内罕见,开发价值极高。
古代西南驿道即古南丝绸之路西段自成成都出,经雅安、汉源,与东线相并,然后到西昌、甸沙关、会理、攀枝花的拉乍,再过云南的永仁、大姚、姚安,在南华向大理、保山而去,直到祥云,自祥云出境,进入缅甸。迤沙拉则是从拉乍进入云南的第一个驿站,南方丝绸之路由成都而来,经西昌甸沙关一会理鱼乍,过江进入云南地界的拉乍渡口驻扎于驿站迤沙拉,据说,该渡口曾有一大石碑,上刻“蜀滇交会”四个字,而作为古驿站的迤沙拉,至今还有着马道的遗迹。
迤沙拉村内都是彝族,但却有毛、张等汉族人的姓氏。经专家艰辛慎重考证,村子里的彝族毛姓人家,与韶山毛氏同祖同宗,一脉相传。
现在迤沙拉村的彝族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朝戍边将士的后人,因此,他们称自己的老家在南京或者是江苏、江西一带。600多年来,他们始终难忘故土风情,代代吟唱同一首歌谣: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为争米汤地,充军到四川。”村子里的彝族人,其实几乎都是彝族和汉族的混血后裔。数百年来,他们虽然汉被夷化,但眷恋先祖
故地,倾慕秦淮文化,顽强固守和保留下来很多汉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风民俗。村里的村里的彝族男人也绝对不穿查尔瓦,彝族妇女不披羊皮褂,每家每户的堂屋里,只设神龛,不置锅庄,与西昌和楚雄等地的彝族风俗习性迥然有别。
迤沙拉村的建筑,非常讲究布局和街巷设计。村子里街巷门!下的体例而筑。村民家家有院,土木结构,一正巷门肆、骡马客栈,大多依照祖先留两厢,四合五井,白墙青瓦,高瓴飞檐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板壁雕刻廊腰缦刻、太阳纹饰“只刻不画”,颇多江南神韵遗风。走进迤沙拉的高墙小巷,让人顿生仿佛置身江南农村小镇的奇异感觉。
迤沙拉村的里泼彝人是个奇特的民族群落,里泼的的“里”是指女人,“泼”指男性,里泼就是女人勤劳智慧,男人健壮勇敢。
迤沙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次特殊的民族大融合的的全部过程,走进它,就如同走进了—个连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探询彝汉文化水乳交融的源流变迁,或者揭开那些早已湮没尘封的历史文化之秘,我们总有或多或少的惊奇和喜悦。迤沙拉就是镶嵌在攀枝花这块宝地上的一颗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
旅游TIPS:
迤沙拉村特色小吃很多,有烤全羊、炕牛肉、南瓜鸡、羊肉火锅、羊肉汤等。除了悠远的古迹、可口的美食,在迤沙拉村,相爱的人可以在这远离喧嚣的山寨搭个恋爱的窝,它是个抚慰浮躁内心的宁静之地,也许正是你苦苦寻找的—个安顿灵魂的温暖居所。
地理位置: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从攀枝花市乘车到平地镇,然后再转车到迤沙拉村。电话:0812-290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