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的南部,从锦屏县城沿省道三级油路走45公里达隆里古城至黎平,距黎平县城39公里,距黎平支线机场2l公里,处于黎平机场30公里半径核心区。即将修建的黎平至展架至凯里的二级油路从古城边1公里处穿过,由此距三板溪库区景区仅30公里。是锦屏进入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通道。城区面积约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 3280人。隆里古城 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城堡,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布局独特,保存完好,  是锦屏进入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通道。城区面积约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 3280人。是锦屏进入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通道。城区面积约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 3280人。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城堡,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布局独特,保存完好,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城堡,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布局独特,保存完好,隆里原为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南与黎平县敖市接壤,距黎平县旅游景点天生桥23公里。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这座瑰丽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永乐(1404年)夏筑,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

  隆里古城1999年已列为中挪国际文化合作建设项目,是贵州省四个生态博物馆及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发展的民族文化村镇之一,是全省优先发展的重点旅游景区之一——黎~从~榕综合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乡境内的春蕾林场,是全国最大的乡村林场,总面积8.45万亩,素有“林海”之称,现已列为省级森林公园。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隆里古城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正加紧实施,隆里将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将成为隆里乡经济发展的支柱。

山东朱家峪古村

朱家峪村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古村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系休闲、旅游、度假的一方宝地。 

       据《章丘地名志》,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朱氏于明洪武初年入村,因朱氏与皇帝朱元璋同宗,复更名朱家峪。自明初至今,虽历经六百年沧桑巨变,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建筑格局,古风古貌。古村为梯形居落,上下盘道,高底参差,错落有致。三面环山,南接胡山,西连胡山森林公园,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域内面积七千亩,有祠庙、楼阁、石桥、故道、古泉等大小景点八十余处,系休闲、旅游、度假的一方宝地。

章丘自古多宝贝,人杰地灵。说远的,距今四五千年,以黑陶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就在城西城子崖。说近的,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史上蜚声全国的“祥”字商号创始人孟洛川及其家族就在城北旧军村。因而,朱家峪这座颇具明清古貌的山村便像大树下的无名草一般,被罩了个严严实实,无人知无人晓。虽然村子紧靠309国道,西距山东省会济南仅45公里,但多少来往的人却总与其失之交臂。也正因如此,村子的古老风貌,也可以说是“原生态”才得以完整地“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而没有像其他一些古村镇一般变得面目全非。

朱家峪东南西三面青山环抱,北面是广袤的平原,村子像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村口在北,一进村便像打开了一部史书。村里人少,外来人更是稀罕,一派寂静。阵阵蝉呜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鸡叫。很远就可听到收工下坡的人与老槐树下纳凉的老人打招呼的声音。

新疆喀纳斯湖畔图瓦村

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海拔1390米。

喀纳斯图瓦村居民是自称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亦称 “土瓦”或“德瓦”、“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组相近,因此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与现在的蒙古语不同。现在图瓦人学校基本上是普及蒙古语。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影响也较深。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仍住在蒙古包。 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云南红河大羊街乡哈尼村落

哀牢山的地势险峻,山高谷深,海拔在3000米与600米间变化,形成了一个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立体气候。那片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连绵,层峦叠嶂中藏着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用顽强的毅力在这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世界闻名的、壮美的梯田。

大羊街乡地处开远市南郊,位于个旧、开远、蒙自三个市县的交界处,南与蒙自县草坝镇接壤,西与个旧市鸡街镇毗邻,北与乐白道办事处相连,距城区33公里。全乡面积为2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8%,耕地面积46547亩。平均海拔1614米,年平均气温18.5℃。辖8个村委会,总人口34049人,民族以汉、彝、回、壮、苗为主。它是开远市的农业大乡。

红河县的大羊街、浪堤、车古三个乡是奕车人的主要聚居地,共有奕车人2万多人,其中羊街乡就占了一大半,为此,红河县大羊街也被称为奕车之乡。大羊街离红河县城有65公里,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前行,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像万级银梯,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它们不仅满足了哈尼族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成为滇南最动人的景色。每年有数不清的摄影爱好者从国内国外来到滇南,用他们的镜头瞄准这壮观的人间仙境,不过,奕车人的民族风情和奕车女子奇特的服饰是我们特别的关注目标。

洪雅止戈古镇

止戈古镇位于洪雅西南十一公里的衣江南岸,背靠大、小关山,老街临河而立。街长约400米,宽5米,镇内多为木结构穿逗式瓦覆面古民居。

止戈建镇于北宋,明清时叫“ 止戈声”,民国时期更名为止戈场。昔日止戈和三宝、罗坝一样是货运水码头,繁华一时。 “止戈”一名的来历,和古镇上街的武侯祠有关:世传汉昭烈与武侯诸葛亮会兵于此。,当地首领望风宾服,“干羽遂停”。其后,此地人民就在镇口立武侯祠祭祀孔明。

离止戈不远有一五龙祠,原祀唐巴川令赵延之(壁山神)。清代生修时以安宁坝上五条龙形小岗更名“五龙祠”。现存色察、灵官、壁山3殿和两院厢房。

新市镇的小吃

新市镇的小吃

新市古称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构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

南水乡梦幻般的景色。水网似的小河贯穿了古镇的东南西北,小河两边整齐的石浜岸,十来步路间隔着一个河桥埠,一排排古老的栏杆冷凳沿河靠岸。两岸商店林立白墙黑瓦的墙门堂鳞次栉比,长长的街心廊宇省去了雨雪天累赘的油布伞。新市在进入新千年以后感受到邻近水乡古镇以旅游兴镇带来的好处,也开始修缮房屋,建造民俗博物馆,但是由于类似的太多太多,又没有吸引人的新意,总显得后劲不足。

广东苏家围古村


 

苏家围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距河源市区约26公里。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整个村子山水环绕,绿色相拥,环境优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苏家围还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在这里,不光可以欣赏到秀美的乡村风光,还能亲身体会苏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

迎亲桥:围里第一道风景。如同黄山的迎客松一样,迎亲桥是游客到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同时也表示苏家围人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朋友们的到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苏家围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们常见的圆形围龙屋,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围屋。全村18座围屋几百间房看似杂乱地拼在一起,但从它的排水系统看,其实是非常讲究的。在苏家围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从屋的暗渠里排走,绝不积水。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苏家围的排水系统是仿照苏家先祖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水而建。

福建蔡氏古民居

福建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安县官桥漳里村,距泉州市区20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十八景之一。
  该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旅菲侨胞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房间近400间,占地40多亩,坐北朝南,分五行排列,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每座民居都有二进或三进,有护厝或东、西厢房。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东面还附建书轩、梳妆阁、醉经堂。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灰雕、砖雕、花岗岩和辉绿岩石雕,并有清末泉州籍状元吴鲁和陆润庠等名人的书画作品,整个古民居群气派恢宏,是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个中又体现中外建筑艺术的交融。

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雕饰精美,内涵丰富,为闽南地区所仅见,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五光十色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吸引了一批批的古建筑专家和各方游客慕名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专程到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迪安博士称赞:“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广东钟楼古村

钟楼古村位于从化市太平镇神岗河西片,神棋公路旁。据欧阳氏后裔欧阳宇团回忆墨写出来的《钟楼记》记述,该村建于清朝咸丰己末年(公元1858年)。钟楼古村是从化目前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它依楼上挂金钟山而建,座西北向东南,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两边摆开,左4条巷,右3条巷。村落四面围3米多高的城墙,在4个主要制高点建有4个垛(即古代放哨及观察敌情的烽火台),两层高,与村后四层高的炮楼相互呼应。城墙外围是宽2米多的护城河,护城河前绕古村,到村侧便顺山而上山顶。村与后山之间有一块与村同长、深300多米的平缓坡地,与护城河一道构成古村的屏障。村门楼是单层锅耳山墙,开一小拱门,上写“钟楼”二字。

钟楼古村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 每条巷的两侧是民居,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通对望,小至孩子的照看,大至防落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江西贾家村

贾家村位于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高安贾家古村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全村占地面积620余亩,有九关六十四条古巷道,现存一百四十余幢明清古屋,其中有一百一十九幢有堂号堂匾,文化底蕴十分丰富。

在村里我们看到,康乾盛世的三朝元老、乾隆帝师为贾家村的匾额仍保存完好,金碧辉煌的贾氏宗祠和七进七出八个天井的厚德堂己申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怡爱堂却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受过皇帝临幸的嫔妃宫女复归民间后的居住地。全村木雕石雕浩如烟海,大多保存良好,有些雕件系孤品珍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在那里,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丝丝清凉的古意,更多的是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那里还有令人回归自然的田原风光、有水秀山青的芦泉湖、有幽静清秀的温泉山庄,是放松身心的好地方。贾家村已被枇准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古村,被美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

福建桂峰古村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方向, 村部距京福高速公路直线距离仅500米。全村349户,1268人。海拔550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

桂峰村历史悠久,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七年(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750多年了。南宋中后期,金兵南侵,小朝廷偏安东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着南移。作为名门之后的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桂峰便成为他理想的首选之地。后来,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从桂峰经过,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促使桂峰迅速地繁华起来,素有“小福州”之美称。二零零三年一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  

福建省城村汉城遗址

福州昙石山、三明万寿岩、武夷山汉城遗址冲刺遗址公园(组图)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遗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 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现在王城所在地的城村,也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其实就是一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城村汉城遗址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之一。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2006年被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