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古镇

龙门古镇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沿杭千高速或320国道西行至中埠出口转19省道直达,交通便捷。

东汉名士严子陵游览龙门山时称赞“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因此得名。古镇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全镇现居7000多人,有90%以上为孙姓。孙氏家族秉承祖业业绩,在此定居逾千年。这里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风格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整且极为罕见的山乡古镇。龙门古镇孙氏文化及明清厅堂建筑风格已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到古镇还可让您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景致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
老街乡情:
繁嚣、热闹是老街的主题。这条长近三里,宽三米许的街市历来繁华,尤其是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间,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更使老街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之地。其间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商业活动的忙碍与劳作之余的闲适相得益彰,凸现山乡古镇明清街市的独特韵味。龙门历来以农耕为本,作为唯一的商品交换场所,老街给静谧、内敛的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景点提示:旧厅、承恩堂(工部)、关帝庙、石扶梯。

溪畔人家 :
 穿村而过的龙门溪濡养着千年古镇。村民傍溪而筑,滨溪而居,民风质朴淳厚,邻里和睦可亲,世袭耕读传家遗风。古色民居沿溪堤次第胪列,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区别于其他古镇,这里溪道两岸自古没有店铺,谢绝了市侩习气和商业的烦杂。生活在此处,清淡、安逸而单纯,与嘈杂涣离,与纷乱无缘。彳亍其间,体悟山乡古镇的特有韵味,淳朴和亲情构建的和谐氛围让人流连。
景点提示:庆锡桥、孙晓梅故居、万安桥、耕读世家、粉署留香牌楼。

天宝游记


在紧张的期盼与激动的想像中,我们来到天宝古村,由于村落的地形复杂,我们走的也非正道(但非旁门左道哦),鹏也许久未来过了,所以只能凭着记忆探索前进。说来也巧,行不远,宗祠的院落大门有点象现在各单位的一样,挂着许多牌子,其中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里面有一小学分部的牌匾,看来宗祠这标志宗族血缘的传统也与现代文明结合在一一起了。
由于对地形不太熟,我们刚开始只是在村落的外围转悠。这里的住户较散,有的是单门独户,有的两三家挨在一起,大多比较别致,有些屋前支有葡萄架,碧绿的葡萄一串串挂在上面,煞是好看。几乎每户门前都有一眼自挖的水井,我们上前打了些喝,水比较清甜,沁人心脾,而且屋前都有竹,竹干秀气挺拔,竹叶清翠欲滴,或遮掩着半个屋顶,或点缀着屋角,同事引用了一句很恰当的古语来形容,那就是“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经过几番询问后,我们终于进入村落的腹部,只见房屋一栋紧挨着一栋,但不是那么整齐划一,有时眼看前面没有路了,走过去却“屋”回路转,豁然开朗,当你想放眼四望时,前面一个由树和荆棘组成的绝色篱笆偏挡住了视线。里面的房屋构造与外围的并无二致,只是更加紧凑,更有气势。正在惊叹间,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眼水井,与其它压水的不一样,这眼水井是敞开式的,且无井盖,井的四周均铺了水泥,地势也较开阔,上前探头一看,发现井里的水漂浮着很多绿藻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杂物,显然已许久未用了。虽然如此,我们觉得井的来头不小,应该是以前的大户人家挖的,四下搜索了遍,果然发现井的不远处有一“豪宅”。说它是“豪宅”,其实并不夸张,高高的院墙,气势恢宏的两进正房,旁边小巧的厢房,无不令我们赞叹。进到里面,发现墙上书有“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八个大字,院子堆了些杂物,还有两辆老式自行车随意摆放,显得有些凌乱。

天宝古村


天宝墨庄刘氏古村位于宜丰县北部,内蒙古至深圳高速公路(天宝)出口处,距县城23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天宝有1800多年历史,是古宜丰县治所在地,曾设县治245年之久(三国51年,晋朝111年,南北朝87年,唐朝6年)。现有住户2067户,人口5803人,其中80%的居民均为刘姓,为西汉皇帝刘邦胞弟楚元王刘交之后。
天宝古村是赣西北唯一古屋文化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为一体的消遣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宜丰三日游的中心点。北面有1000亩峦林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千年古树、奇树、2米以上大树、名贵木材不胜计数,树种有樟、株、柏、紫、楠、杉、松、竹等多种。南面翠竹绕河,东水西流。用一副古对联来形容就是:“一带水知鱼意乐,四时花衬马蹄香”;中国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也在这里留下了墨宝:“天然图画,民族瑰宝”。
  天宝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是曾上赣西北的重镇,街市繁华,曾以“东西南北门,前后两条街,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四季马蹄香”略大“会市”饮誉江南,有“小南京”之称。现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70栋,风格各异,许多木雕、石雕有着高超的艺术水准。天宝古村明清建筑分为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有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艺术。其中重点保护的有22栋,古石板路总长7375米,古巷43条,古门楼23个,古井36眼,古桥9座,古牌匾25块,历史标语23条,围径2米以上的各类古树46棵,古城墙一座,长1486米,护城河一条,长1631.6米,1919年建造的培根学校一所。古村内历史遗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朔到明代,现完好程度90%,建筑规模达80万平方米。

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是邛崃市辖最大的建制镇,素有 “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百分之八十五。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前蜀王开明乐时期,平落这块四面环山的平坦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之神奇,弹丸之地演绎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洁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
 
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干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平乐古镇的“镇外之景”更令人叹为观止: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金鸡沟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无一处不是人类文明之经典。

新叶古村介绍

 

新叶村从什么时候形成聚落,已经无从考证了,从五圣庙初建于中唐,以及新叶古老的中原方言推测,新叶形成村落很可能在第一次大迁徙的晋时。最早居住的是白姓村落,后来是夏姓,至夏姓时,新叶周边形成了十八个小村落,其中卢家还出了两个进士。宋代嘉定年间(1208年)叶氏先祖入赘夏家,居住在村子里侧,因而名曰“白夏里叶”,后夏姓人外迁,留下来的叶氏后裔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800余年的漫长岁月,竟成繁衍二十九代、人口2800余人的庞大氏族聚落,现村名于1951年后改成,寓意有万象更新的意味。

新叶村虽然历经800年的变迁,但奇特的是新叶人保留了中原古老的语言文化与风俗,新叶村的方言是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有一种颇为离奇的传说,是在四川彝族地区新叶人能直接听懂当地的方言,也有人在比较新叶方言的发音与日语发音后发现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我在搜索资料时意外发现,新叶人的土曲酒制作工艺与广东客家黄酒也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到新叶旅游,除了建筑,除了村落布局,寻访新叶的古文化,或许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2009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和中国文物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乡土建筑文化抢救与保护暨建德·新叶古村研讨会上,与会者们一致肯定了建德市政府和当地居民对于新叶村的保护意识和保护方法,并归纳出具有典型推广意义的认识和经验的《建德新叶共识》,新叶村确立了中国古村落保护活标本的地位。

Tagged :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村

檀干园镜亭

唐模村原为安徽歙县管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6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隋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另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Tagged : /

棠樾牌坊群


 

黄山徽文化的代表精华棠樾牌坊群座落在徽州府–徽城(歙县)城西10多华里的棠樾村头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四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古牌坊周围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阁、在广阔的田园风光、秀丽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一幅气势恢宏的“徽州古建三绝图“浑然天成”。近年来,棠樾牌坊群已成为天然的影视基地、《红楼梦》,《烟锁唐楼》等三十多部影视名剧在此拍摄,现在,它已成为饮誉中外的高文化品位的旅游景点。

三座明坊为鲍灿坊、慈孝里坊、鲍象贤尚书坊。鲍灿坊族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坊阔9.54米,进深3.54米,高8.86米,建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近楼的栏心板镌有精致的图案,梢间横坊各刻三攒斗拱,搂刻通明,下有高浮雕狮子滚球飘带纹饰的月梁。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较高的台基上。整座牌坊典雅厚重。慈孝里坊旌表宋末处士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建于1501年,1777年重修。坊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0米。明间额枋较低,平板枋以上为枋木结构的一排斗拱支撑挑檐。明间二柱不通头。垫拱板朴质无华,加固了挑檐的基础,厚重相宜。鲍象贤尚书坊雄表兵部左侍郎鲍象贤,建于明天启年间。四座清坊为鲍文龄妻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乐善好施坊、鲍父渊节孝坊、鲍运昌孝子坊。四座坊均为冲天柱式,结构类似,大小枋额都不加纹饰,惟挑檐下的拱板,镂刻有花纹图案。月梁上的绦环与雀替也相应雕刻有精致的纹样。粗大的梁柱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的由来

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古村–理坑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理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江西省婺源,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理坑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方。


理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千古第一村–流坑


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现在,全村有1280户,5600人,耕地3572亩,山地面积53400亩,村落面积3.61平方公里,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子。

五百年耕读,五百年农商,一千年来,“流坑”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经商之富、建筑之全、艺术之美、家族之大、延续之久,在吉、抚二州,以至江西全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长,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他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丰都


重庆 鬼城丰都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据魏晋时《度人往》记载,丰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宫九府,宫阙楼观贵似天庭,鬼帝坐镇在此,统亿万鬼神。是传说中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神曲之乡、 人类灵魂之都。

    鬼国京都–名山风景区,位于重庆下游北岸172公里岸边,水陆交通便利,古称平都山、丰都山,系道教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因苏东坡畅游丰都所题平都天下古名山而改称名山。名山风景区主要由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古迹点名山、全国最大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组成。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首批15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示范单位、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国家建设部全国景区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理事会员单位、中国文联全国书画创作基地、中国作协丰都名山创作基地、重庆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最佳景区、重庆市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景区。获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名山风景区自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余万人次,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光临名山风景区;国外知名人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舒尔茨,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士,澳大利亚总督海登等莅临景区观光游览。
丰都自助游攻略:
从朝天门坐车出发。经过长寿—涪陵—丰都。差不多三个多小时就到了,重庆到涪陵这一段为全高速路,涪陵到丰都为二级公路,路费差不多是60块钱左右吧,你还可以直接坐船到丰都,在船上还可以悠闲的赏赏一路的江景,到达丰都后,那就看你们怎么玩了,首先肯定要去玩的就是鬼城名山了噻,那里面的好玩的东西可多了,门票嘛,不是很贵,80块钱,保证你玩得很满意的。到了晚上嘛,去新县城那边住,那边的宾馆一晚上也不贵,那个算得上是星级的宏声宾馆一晚也就170左右,如果你觉得高了,也有便宜的,一晚50块钱,电视、浴室,空调也都有的,保证你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到了第二天嘛,你就去丰都新县城转一圈,现在这新修的新县城呀,差不多跟重庆的主城区一样吧,看看这个三峡移民库区的人民们把他们的家乡建设得这么的漂亮。不难感叹三峡移民真伟大啊!转玩后,你还不得不去一个地方哦,那就是著名的雪玉洞啦,那个地方呀,简直就是人间的天堂,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雕塑呀。最后祝各位到丰都玩得高兴。
丰都鬼城交通指南:
路线一:重庆朝天门码头到丰都码头轮船随时都有(请咨询朝天门售票大厅),六个小时到达丰都 ,停靠丰都老县城,下船即是景区。
路线二:重庆朝天门长途汽车站每一个小时有发往丰都的班车,票价五十三元.(含保险费)下车为丰都新县城,转乘市内交通(长安小面包车)票价三元到景区。

过浪漫端午,去康定赏杜鹃

每年的六月时节正是杜鹃花开的日子,逢端午长假去康定赏花度假,那真是一种浪漫的选择。

目前康定杜鹃峡的杜鹃花共有300多个品种,绵延8公里,树围数尺,树高数丈,花开七色。在3天小假里,迎接你的,将是一个被浓浓爱情包裹的温柔假期,一个真正可以称得上“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刻。
眼下杜鹃花已全面盛开,从景区入口开始,由芳草坪到七色海,再由杜鹃峡去野人海,一路上美景相伴,时刻置身于“花前月下”的浪漫中,随时可体验“身在花前”、“游在花中”、“醉于花间”的零距离审美。花色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成为雪域高原上最艳丽的美,是绝不容错过的旅游好时机。
来自重庆宝中旅游的音讯,康定杜鹃峡浪漫之旅包括460元/人的“康定情歌圣湖木格措、红海草原、七色海3日游”和1180元的“康定情歌圣湖木格措、塔公草原、新都桥(海螺沟)双飞3日游”,市民可在宝中各门店报名。

皖南古村落,风水绝版地――灵秀江村


皖南古村落 风水绝版地——灵秀江村江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安徽省旌德县境内,距黄山风景区三十多公里,205国道依村而过。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主席亲临江村,瞻仰祖居,探望乡亲,并题字留念。
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村中双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徽商及仕宦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家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地,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遍游黄山白岳,终择旌西金鳌山族居,始称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