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介绍

凤凰古城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凤凰古城来历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

凤凰古城-历史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

       凤凰一九一三年改为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秋战国 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凤凰属楚国疆域。据本县出土的文物考证,当时汉文化已影响到这里。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

  汉朝 高祖五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凤凰在西汉、东汉、时期为辰阳县地,属武陵郡。 三国 时期,凤凰先属辰阳县、武陵郡,归蜀;后刘备战败,吴占其地,凤凰仍属武陵郡。 西晋时凤凰归镡城县地,属武陵郡;东晋时为舞阳县地,也属武陵郡。 南北朝 时期,凤凰一直属武陵郡。 隋朝 一统江山,改辰阳县为辰溪县。凤凰当时属辰溪县,隶属沅陵郡地。

平遥古城明清镖局押镖的“三宝”

南大街的北端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方形楼阁,华丽而庄重。这就是平遥古城的市楼。市楼,既不是宗教性建筑,也不是防卫性建筑,大概属于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登楼门票五元,是单独的,不在古城套票内。

平遥古城的市楼,楼贯通南北。始建何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楼下十一通碑刻也无记载。平遥人说,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井内水色如金,故名“金井楼”,是平遥古十二景之一。

楼重修于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宣统都曾有补葺。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黄绿琉璃瓦顶,歇山顶造,呈方形,东西各有券门一道,四根通天柱上,南北两面,悬挂着两付黑底金字的瓦联,稳重大方。南向上面两重檐之间,正中悬一竖匾,蓝底金字,上书“市楼”二字。底层檐上,南北两面各悬一块蓝底金字的大横匾,南向书“金井古迹”,北向书“古陶胜境”。

狭窄的楼梯口说是登楼,其实是爬楼。市楼的梯子十分狭窄,一人别说背包,就是空手上下都较为困难,十分小心。不过,爬上市楼俯瞰古城,到也是别有一番风景。

新疆鲁克沁古镇

鲁克沁镇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城西45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吐鲁番十二木卡姆艺术的发源地、吐鲁番郡王府遗址所在地。在清代曾一度成为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柳中城就坐落在鲁克沁镇。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自古以来,柳中城曾以柳色掩映而闻名,以致有“绿柳城廓”之称,曾有“城廓日日柳年年,火焰山下杨柳春”的诗句歌吟柳色。

鲁克沁汉代为柳中城,唐为柳中县。公元前一世纪,西汉王朝在轮台城墙西域都护府时,曾一度在此屯田。公元123年,东汉西域长史府设置于此,西域长史班勇曾率五百兵士进驻柳中城屯垦戍边。 柳中城在历史上所处地位相当重要。它是唐代西州(高昌)的东大门,是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现在城墙周围还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在内城南端,现存有汉城墙,长30米,高20余米;在内城正西,有清代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郡王府遗迹,大约建于1758年,当地人称王爷台。台长五十七米,宽四十米,高二十米,全是用黄粘土夯筑而成。

贵州土城古镇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西部的土城镇地处赤水河中游河畔。与四川省古蔺县和贵州省赤水市接壤。土城,是举世闻名的红军渡口。于2007年7月9日建成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词),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土城居住地、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红军一渡赤水河渡口、青杠坡战场等众多的长征文化旧址,为土城增添了一份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红军精神。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被授予长征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四川老观古镇

老观古镇位于四川阆中市东北部,东通仪陇、巴中,南至阆中,西向苍溪,北上旺苍、广元。该镇依山邻路,交通方便,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四周风景秀丽,历为军、商要地。

老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保存完好,遗存众多。有4公顷的历史街区,古建筑群;有长1000余米独具特色的古街;有错落有致的古民居;有独具匠心的庙宇;有雄伟壮观的魁阁、牌坊;有标炳史册的红色文化。它们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年代久远的建筑,许多虽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但遗留下来的便成为携带着远古气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珍奇。她们古朴而精致的辉煌和这里保持着历史原貌的街道民居、革命遗址一起,构成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人类遗产,是研究古建筑及巴蜀文化不可缺少的现存文物,也是发展老观旅游的重要资源。

走过一千多年历史的老观古镇留给今人众多回忆:奉国寺遗址、古粮仓、古栅门,以及史称“三谯”、汉武帝时重要的臣僚谯隆、谯玄、谯瑛等知名历史人物。

重庆酉阳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与湖南、湖北、贵州毗邻,原属四川省黔江地区。酉阳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桃花源至龙潭古镇风景区令人 神往酉阳县境内交通畅达,国道319线、326线从境内穿过成为重庆东南出渝至湖南的主要通道。乌江是酉阳连接外地的水上走廊,30万吨级的龚滩镇乌江码头,180吨的客货 轮从这里开往重庆、武汉、上海。纵横阡陌的乡村公路连接了全县32个乡。

重庆中山镇

中山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俗称三合场,又称龙洞场。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

中山镇以百姓镇、军家方言岛著称,在这弹丸小镇聚居着102姓人家,为世界罕见,被称为天下一绝,与客家话兼相使用的军家话,象一个独立的语言孤岛,处在客家的包围之中,历经五六百年而不衰,这种奇特的现象,为语言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名胜古迹迹。始建于明代24年(即1391年)的相公塔、东门楼、铜井等古迹保存完好,以客家民俗一条街、十里翠竹、十里岩等为一线的旅游景点也正在开发使用中。现有历史文物古迹名胜:迎恩门、相公塔、龙岩雨霁、聚仙岩、出米岩、何仙姑岩、永安桥、铜井、清泉、南山寺、西岭宫、东平王庙、天后宫、新华岩、长安寨。传统文化艺术:汉剧、木偶戏。传统街区:百姓街、官道。革命遗址:上坑。

重庆龙兴古镇

龙兴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江县西部,原名李三店,属半山区。东与碾子山区相邻,距滨洲铁路线15公里;西与内蒙古扎兰屯市周边五个乡镇接壤,与国家一级国道相距40华里;南靠山泉镇、济沁河乡。

龙兴镇历史悠久,据江北县志记载,元末明初已有小集市,清初商品经济发达,置隆兴场。传说明初建文帝曾在此一小庙避难,小庙经扩建命名龙藏寺,场镇也因此而兴旺起来,随着场镇的发展,于清朝嘉庆九年(1804)建成一庙,名曰:“禹王庙”,两庙相距250米,与老街串连为一体,随着信徒增多,商家客栈也日趋繁荣,使之成为重庆原江北县有名的旱码头,是民间流传“五马归巢”的宝地,民国初改为龙兴场,民国30年撤镇建龙兴场,解放后设江北县二管区,1956年改为龙兴区公所,1958年改为龙兴人民公社,1984年复为乡,1988年置镇,1993年撤区并普福乡建镇,2003年6月和并天堡寨镇,既现在的龙兴镇。

广东吴阳古镇

吴阳古镇位于广东省吴川市南部,鉴江出海口东岸的滨海地带,总面积81平方公里,大部分属鉴江平原,河网纵横,国道325线横贯全镇,交通发达。这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花木葱茂,四季如春,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

吴阳是广东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清末状元林召棠出自吴阳,历代进士、举人不计其数,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镇区内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读书楼,元朝的圣殿(学宫),明代的双峰塔,清朝的状元府,状元坊,还有城南门、古兴隆寺、城隍庙、白衣庵、中山纪念堂及巷门寨东炮台遗址、芷港遗址等,这些文物建筑与园林相结合,掩映于花间绿树之中。著名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东海朝阳”、“一览凭高”、“渔翁撒网”、“极浦渔归”、“延华弄月”、“限门飞雪”,虽历尽沧桑,但景点仍焕发历史的光彩。

湖南省里耶古镇

里耶镇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城南124公里。北邻内溪乡,东接咱果乡,南连保靖县,西交重庆市秀山县。民国时期属四甲乡。一九五零年为五区吴家、大板、着落乡。

一九五八年成立里耶公社,一九八七年社镇合并为里耶镇。主要产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为烤烟、茶叶。经济林有柑桔、油桐、油茶。是龙山县南部商业交通中心,酉水河可终年通航,清雍正七年(1729年)就开辟集市贸易。

1982年5月,镇东北大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谓“龙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红泥陶器等,陶器上铭粗绳纹结网纹、蔑纹等为研究该镇和我们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后发现了战国古城遗址和众多战国珍贵文物。2002年6月,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的发现和3.6万余枚秦简牍的出土,震惊中外,举世瞩目。

湖北七里坪古镇

七里坪镇位于湖北红安县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改编地,是秦基伟、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

  大圣寺塔位于七里坪镇柳林河畔周家墩的双城旧址之上,故又名双城塔。大圣寺塔为砖砌仿木结构,六角十三层,由下而上逐层递减。该塔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各层斗、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塔上所有莲瓣、牡丹、双钱等装饰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

  七里坪镇有钟灵毓秀的天台山风景区,山峰雄伟,林海苍翠,河流蜿蜒,秀丽多姿。主峰天台山高817米,奇峰突起,峭立如壁,其峰顶似台,广数亩,高百余仞,势若接天。天台山环周皆石崖陡壁,仅有北宋元七年(1092年)开凿的石蹬一径可上,巧若天造。拾级而上,有坐忘台、抚琴处、了心关、留月岩、披云峰等十景。

  七里坪镇的长胜古街,是有着几百年历史明清古街。斑驳的古长胜街全长1200米,曲折逶迤。石板铺就的街面,街两旁是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老房子。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有一层的,有两层的,高低错落。青砖,黛瓦,飞檐,马头墙,别具一格。房子内是用天井来采光。

河南荆紫关镇

荆紫关镇形成于唐,兴盛于明清,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充分说明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古称“豫之屏障”。荆紫关镇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

荆紫关镇它脊倚群山,面临丹江,西接秦川,南通鄂蜀,据权威人士言,中国版图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而独有此地三省均设有基层政府。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长5华里的清代一条衔,700 余间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古香古色;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更具江南情调;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平浪宫等古建筑群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竹海密林中的千年古刹法海寺(又名大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围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群,清幽神秘的八龙泉,悬崖绝壁上的千佛洞、万佛洞,佛光照垂帘等胜景多处。气候宜人,风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