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古镇追寻一代文豪苏东坡


东坡祠内有三尊彩色塑像,东坡在讲课,黎子云在聆听,儿子苏过恭立一旁。有趣的是,祠堂外一块牌子上写着“请上香苏公,保文子文孙”,看来,东坡先生在这里已经颇有些神化了。但其实,苏东坡在我的心目中,是中国古代少有的一位有趣儿,不装、不矫情的文人,喜欢吃肉,爱讲些笑话,如今,又何至于要坐上神坛享受“冷猪肉”的待遇呢?载酒堂西园的花圃中,有一尊东坡居士全身铜像,人称“坡仙笠屐”,雕像中的苏东坡面容清癯,神情有几分落寞,看上去并不似传说中的那般豪放旷达,毕竟,古稀之年一再遭遇贬窜,在困苦中艰难维生,绕是乐观如东坡,内心也难免会有“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悲叹了。
从东坡书院出来,顶着烈日沿院前小路汗流浃背地走了大约20分钟,就到了中和古镇。在古镇上慢慢的走走看看,从北门武定门进,西门镇海门出,内中的破败和萧索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古镇的保护力度很是有限。中和古镇在宋代时曾是海南重要的军事重镇,那时的城门上有城楼雄峙,门前有月城做屏障,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如今,古城墙只残存两座城门,而且西门已近乎完全坍塌,北门墙上也已经爬满荒草,残砖断瓦,城门内外垃圾成堆无人料理,一群闲极无聊的村民在城门洞里玩纸牌赌钱,两头体型硕大的水牛横卧门前悠闲地嚼着荒草。当地人说,中和为了修公路,推倒了大部分城墙,后来兴修水利,又直接把城墙砖搬去建了水坝,听来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镇里的房子大多是新建的小楼,为数不多的旧屋子破旧不堪,瑟缩在大片新楼中间,让古镇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残存的古韵只能从老房子、短促的石板街、人家门上的楹帖里依稀寻觅了。州前街是中和的一条青石板老街,现在名叫复兴街,就在中和卫生院对面,老街很短,只有100米,住着五六十户人家,分上头街和底下街,用当地人的话说,“从上头街行到底下街,就打个呵欠的功夫”,这里以前是中和镇的商业中心,但是文革时期,镇上的商家为逃避抓捕,都用水泥将自家商铺的商号糊掉,所以现在牌楼上商号的名字大多数已经无法分辨了。牌楼黯淡斑驳,摇摇欲坠,街上的房屋也同样破旧不堪,有一些已经无人居住,风吹雨打,便成了危楼。站在复兴街口,一眼望过去,青石街上很多地方都堆积着砖头、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看来,在不久的将来,老街就会消失在一幢幢丑陋的现代楼房群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