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尘马迹寻古道(五)西南蜀布之路

五、秦汉时开辟的西南蜀布之路
  蜀布是指上古时期蜀地特产的苎麻布。苎麻本来就是中国特产,西方人称苎麻为中国草。苎麻原产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带,但用它纺织成布是从蜀地开始的,以后又推广到江南地区。蜀布颜色洁白,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既不容易被汗渍沾污,又很利于散热,所以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掸国、身毒等国家很受欢迎,大为畅销。从蜀地经过西南夷、掸国、身毒而通往大夏的商路,是蜀布、丝绸制品通往南亚、中亚的主要路线。
  汉朝南通大夏的商路比通西域的商路要早。而当通往西域的商路在东汉时期断绝的时候,南方这条商路仍然畅通。这条道路到达今云南保山之后,或者向西经过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到阿富汗,或者向南经过缅甸伊洛瓦底江畔到印度洋,所以又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但这条道路常年输出的大宗商品是蜀布与丝绸制品,所以近代学者仿照“丝绸之路”的名称命其为“蜀布之路”。
  汉朝的蜀布、邛竹杖早就远销大夏、身毒。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及《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归来,说他在大夏见过蜀地的布和邛地的杖,大夏人告诉他是商人到身毒国买来的。张骞极力建议汉武帝派人寻找通往身毒国的捷径。汉武帝命张骞、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分为四路出发,一路由出发,一路由冉出发,一路由徙出发,一路由邛、出发,去寻找通往身毒的道路。
  “出”,是从水河谷(今四川理县杂谷脑)西行;“出冉”,是从黑水河谷(今四川黑水县)西行;“出徙”,是从天全河谷(今四川天全县)西行。这三条路都在蜀西,要横渡水(今大渡河),进入不服从汉王朝权威的羌族部落,所以寻路人中途受阻。“出邛”,指邛都(今四川西昌);“出”,指道(今四川宜宾一带)、夜郎(今贵州安顺一带)。这两条道路都在蜀南,必须通过滇国,是前往身毒的捷径。早在滇王垄断西南夷商业时期,通往身毒的商路已经打通。巴蜀的作坊生产的蜀布和铜器、铁器,大量输入邛、滇,永昌(今云南保山)成为巴蜀与身毒的贸易中心,随着官道的延伸,交易的地点也远至今属缅甸的密支那。
  蜀布之路的路线大致是从蜀郡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沿着灵关道到叶榆(今云南大理市),或者从道通过夜郎道至滇池前往叶榆。到叶榆后,沿着永昌道(或曰博南道)经过永昌、腾越、古永到达密支那,约合今天1253公里。
  从远古辗转相通的蜀-身毒道,经过秦汉的经营,开始成为郡县相连、驿路相接的西南蜀布之路。蜀布之路的两条干线–南道和西道,在汉王朝的地域内跨越了蜀、犍为、朱提、柯、越、益州、永昌等大郡的数10座州县。众多的邦国部族,分别由南越、瑞丽、腾冲、盈江等口岸出境,经过缅甸和印度,在中亚与西北丝路会合。其间虽有一些支道和复线,但2000年中间的官驿和现代的公路、铁路大都沿两条古道的干线行进。下面对道路所经之地及其历史,作一概略的介绍。
  1. 南道
  南道又可分为岷江道、五尺道。
  岷江道从成都沿着岷江向南到宜宾,传说江边崖上的道路乃李冰火烧而成。因为宜宾为汉道县所在,所以此道又称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