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三)赵宋之世修渠忙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北宋定都汴京(今开封)的原因之一就是想充分利用运河,以便更紧密地把北方的军事政治重心与南方的经济重心联系起来。为了加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政治联系,修建了一批以汴京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运河,形成了新的运河体系。向南沟通了淮水、扬楚运河、长江、江南河等,向北沟通了济水、黄河、卫河(其前身为永济渠。但南端己东移至卫州境内)。赵宋运河体系中著名的是汴京四渠:汴河、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北宋政府对南方粮食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汴河成为北宋南粮北运的最主要水道。汴京每年调入的粮食高达600万石、其中大部分是取道汴河的南粮。据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统计,汴河每年运江、淮米300万石,菽100万石,成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北宋的汴河基本上继承了隋唐时代的通济渠。它从孟州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西)南面开始,引黄河水,东流到汴京城下;再从汴京城东疏浚汴河,宽广五丈(16.67米),一支东过曹州(今山东曹县)、济州〔今山东济宁),到梁山泊(今山东东平湖)。以通齐、
鲁漕运;一支东南流过宋州(今河南商丘)、徐州,由泗入淮,以通江、淮的漕运。
    汴河不仅保障了汴京的粮食供给、而且汴河所经各城市的商业交通等也都得到相当的发展。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东京附近汴河及其两岸的场景,可作为整个北宋时期汴河沿岸商业交通高度繁华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