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南郢:走过楚都纪南城
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了四件错金篆书的竹节形青铜器,通过释读得知,这是战国时代楚怀王颁发给鄂国国君启的免税凭证,考古学家称之“鄂君启节”。从节文知,商人们用150艘大船,走遍湘江、沅江流域,直到漓江上游,去搜集江南、岭南以及南海特产与珍宝,每年都将数以千计的货物输入楚国,然后以楚国都城郢为商品集散地,通过陆路辗转向中原销售。这里描述的是公元前4世纪早期发生的事情,那时北到山东、河南中部,西至重庆,东达江浙、南及两广的辽阔的地域都在强大的楚国的统治之下。那么,楚国极盛期那座繁忙富庶的都城——郢都究竟在哪里呢?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记载,开始在湖北江陵寻找楚郢都。1975年,一场联合国内九所高校、11个省市的考古大会战在纪南城展开,最终确定这座三国时代以来被称为纪南城的古城遗址正是楚国都城南郢之所在。
如今,出荆州古城小北门行步未远,纪南城那蜿蜒连绵的城垣便会映入人们的眼帘。不过,如果没有行家的指点,初来者恐怕很难将这片沟渠纵横、阡陌交通的江南田园与楚国最盛期的都城——南郢联系起来。站在高出地面10余米的纪南城南城垣烽火台上,极目远眺,其北纪山巍然横亘,其西八岭山烟峦朦胧,其东、南有众多的湖泊和小河与长江连通。群山呵护、众水环绕之下的纪南城,克服了平原地区作战不易防守的缺陷,又具备了适应南方水战的有利条件。所以,胸怀问鼎中原之志的楚人在楚文王熊赀时将都城从偏远的丹阳迁到这里。楚国的22代国君,历时411年,在此实践着他们的政治理想。直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纪南城才被废弃。
根据在城内发现的400多口水井估算,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战国中期养育了至少30万人。史书记载,楚都南郢,可见马车一辆接一辆地驶来,过往人群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城里的道路如此拥挤,以致于早上穿了新衣进城,傍晚已磨损得破旧不堪了。其人口之稠密,市井之繁华,只有“挥汗成雨,举袂成云”的齐都临淄才能与之媲美。今天,风雨依旧,山河有灵,只是楚人那匆忙纷沓的足音,却再也唤不回来。
南郢是一座具有浓郁生活情趣与文化气息的城市。在400余年的和平盛世中,楚人在南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错金银龙凤鸟纹铁带钩、彩绘小座屏、最早的金币——郢爰,衡制完备的砝码以及不计其数的丝织品、楚简、青铜器和陶器……充分展示了楚人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手工业成就。南郢还是当之无愧的乐乡。在纪南城外,考古工作者发现了25件饰有金线的彩绘编磬和中国现存最早的定律器,在纪南城外的天星观一号墓也出土了钟、磬、瑟、笙、鼓等多种楚乐器,楚王甚至还制作了一枚巨大的钟送给他的恩人曾侯乙作随葬用。楚国的贵族宋玉曾对楚王说,居住在下里的巴人善歌,有人在郢都领唱,城内数千人随声附和,“下里巴人”的传说由是流传下来。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片土地上产生以老聃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许行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和以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学。
楚都的繁盛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的,而以都城为中心的广大的南方地区又是楚国进取中原的有力支持。楚国从一个筚路蓝缕、崛起于山林之中的小国发展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与楚国迁都南郢的正确决策是分不开的。所以古人评价说“楚人都郢而强,去郢而亡”。关于楚国的灭亡,众说纷纭。秦国的强大、楚与六国的决策失误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随着人文的极盛和物质生活的富足,楚国奢靡之风日炽,昔日尚武进取的精神也有所丧失。且不说“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的传说有几分可信,从楚墓出土的丰富的随葬品,就足以窥见这个曾经骁勇善战的民族是如何沉迷于享乐。攻占郢都的秦将白起曾这样评价南郢,“城池不修,又无守备”,作为楚国大后方的南郢虽宫垣城郭阔达,宫垣衣绣,但不足以抵御秦人的入侵。当秦人的铁蹄之下,楚国只能被迫迁都陈郢,从此走上亡国之路,最终为强秦所灭。
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昏庸的楚怀王流放途经南郢,看到昔日的国都成为一片废墟,他悲愤地写下了《哀郢》这一著名的诗篇。诗人的哭泣渐远,南郢作为一代名都也从此失去了都市的风采,长眠于原野之中。
5. 魏都大梁:从李悝变法到马陵之战
魏国的大梁在今开封西北部。春秋时期,这里本是郑国的土地,郑庄公叫人在这里筑城,取开拓疆土之意,将此地命名为开封,当时开封是郑国囤粮储粟的地方。战国时期,这一带成了魏国的地盘。公元前361年,魏国的第三代惠王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开封,取名大梁,魏惠王也称梁惠王。大思想家孟子到大梁游历时,曾说服梁惠王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这些精彩的对话录被收集到《孟子》一书中。
魏国是战国中期独霸中原的强国。三家分晋以后,魏国得到了原来晋国基础最好的部分国土,即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凭借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魏国较赵、韩有一个较高的起点。魏文侯是魏国的第一代国君,也是当时最有声望的诸侯。同这一时代许多贤明的君主一样,魏文侯的身边也是人才济济,如中国最早的法学家李悝、无神论者西门豹、军事家乐羊。后来到楚国官至令尹(相当于相国)的改革家吴起,这时在魏国还只能算得上二流人物。李悝在魏国的改革是战国时代较早进行的改革,后来商鞅在秦国的改革,吴起在楚国的变法,诸多内容都以李悝为蓝本。李悝在魏文侯、武侯两代进行的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的一个强国,连西邻的秦国也受到它的进攻而丢失了土地。
到魏惠王(梁惠王)时,魏国更加强盛。魏惠王对攻城略地的兴趣很大,也打了许多胜仗,甚至主持召开了有十二国诸侯参加的国际大会,名噪一时。但公元前341年发生的马陵之战,魏国惨败,从此国力大衰而失去了称霸天下的地位。马陵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魏国在这次战役和先此的桂陵之战的失败,都是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结果。孙膑是东周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他和魏国大将庞涓曾有同窗之谊,但庞涓十分妒忌孙膑的才智,用诡计致残孙膑,后来两人分别在魏国和齐国供职。在桂陵之战中,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败了庞涓;在马陵之战中,孙膑用减灶诱敌之计,使庞涓战死。这两则战例被后人总结到兵法三十六计中,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大梁,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也是魏国方圆千里国土上的政治中心,大梁作为魏国的国都,长达130余年,经过了六代国君。大梁还是一座富庶的商业城市。在它的周围满布着农庄和田园,人口稠密,车马众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它同赵国国都邯郸、秦国咸阳和齐国临淄一样,在当时是闻名遐迩的大城市。尽管两千多年前的大梁城早已掩埋于现代都市脚下,但它的历史和在这片土地上建功立业的人们永远留在了后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