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村落变迁的历史过程(四)明清古村落缩影

  二、湖南曾国藩故里
  在南岳北侧50公里左右的九峰山南麓,有一块沃野平畴,俯瞰似一片巨大的荷叶,故称荷叶乡,原属湘乡县,今属双峰县,这就是清代重臣曾国藩的故乡。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十月十一日,卒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四日。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赐封“一等毅勇侯”,授“英武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卒后谥称“文正公”。
  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是一个很复杂、有争议甚至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对晚清社会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他倡导自强救国的洋务运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技术,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以及治国、治军、治学、治家、治身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所有这些对后世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
  曾国藩故居由出生地白玉堂、青少年时期居住的黄金堂和封侯之后建造的富厚堂三部分组成。白玉堂是曾国藩的出生地,坐落在荷叶乡的天坪村。全屋三进两横,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双层飞檐,粉壁墨画,颇为壮观。大屋共有48间房,六个天井;大厅中有两个大天井,栽植各种花木,饰为花厅;厅前一大坪,坪前是半月形池塘,有石垣自“月牙”两头延伸,将全屋环绕,构成一个格局分明的居住环境,曾国藩的童年就在此度过。
  黄金堂是曾国藩青少年时代的住所,坐落在荷叶乡良江村。背靠猫形山,朝向飞鹅山,门前有一口池塘,塘前一脉小河,河前百亩良田。房屋为砖木结构,三进两横,四周古树环绕。曾国藩成婚后,夫人欧阳氏就长住在这里。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曾国藩的读书楼,环境之妙,令人叫绝,后靠威武的官帽山,前有规整的官印山,左右峙山环抱,中有溪水环绕,前方远景开阔,着实是个读书的上佳之地。
  富厚堂是曾国藩封侯之后为自己将来准备的“退隐之所”,坐落在荷叶乡富托村。整个建筑被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北、西三面紧紧环抱。远远望去,富厚堂恰似坐在一把太师椅中,被认为是当地“第一等屋场”。
  富厚堂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侯府规模建造,历时九年完工。总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土石砖木结构。当年正门上悬挂着朝廷赐封的“毅勇侯第”朱底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景象之壮观,气势之威武,令人叹为观止。
  富厚堂建筑体系庞大,内外辟有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鸟鹤楼、棋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宅后围墙内还有一片山坡,中植竹木,古樟翠柏,扶疏参天,建筑群掩映在这一片绿林之中。
  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在《我的家世》中对此建筑群的描述是:“这栋大屋,大体照侯府规制盖的,宅有东西两门,进来是一个半月形石板大坪,半月形大坪外,是一张大塘,也是半月形,有如‘泮宫’,中门因为门楼很宽,所以并不显得很高大,门上有‘毅勇侯第’四个大金字直匾,进了大门,便像北京的四合院。”
  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四座藏书楼,通体青砖结构,充分考虑了藏书和阅读的需要,该楼藏书曾达30余万卷,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中国近代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这里曾经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曾家英杰,如数学家曾纪鸿、外交家曾纪泽、教育家曾宝荪、曾约农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曾国藩家乡荷叶乡这块乡间僻壤之地,清代以来一直是名人辈出的地方,除了曾国藩以外,还走出了曾国荃、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昭抡、曾昭、葛健豪、唐群英、蔡和森、蔡畅、曾宝荪、曾宪植等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五兄弟皆受到皇封,曾国藩、曾国荃二人相继出任两江总督,官至极品。
  荷叶乡又被称为“中华女杰之乡”。20世纪末在中国举办世界妇女大会前后,国内媒体评选出20世纪“中华百年八大女杰”,出生在荷叶乡或在荷叶乡婆家生活过的女杰就占了四位,她们是秋瑾、蔡畅、唐群英、向警予。伟大的女性葛健豪一家共出了四个中共中央委员,儿子蔡和森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担任过中共中央首任宣传部长;儿媳向警予是中共第一任全国妇女部长;女儿蔡畅担任过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女婿李富春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家庭。
  遗憾的是,曾国藩家乡的古迹破坏严重,除了富厚堂建筑群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之外,其他乡村建筑均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岌岌可危。这些历史文化村落处在急剧消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