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游湖南上甘棠古村

忠孝廉节寓德操
  走出上甘棠村南栅门,我们其实也从村尾走到了村头,走到了上甘棠村最主要的出入地,也是上甘棠村极见风格的佳处。
  沿那条已有1200多年的青石板路向南,便可见到一块天然石壁上“月陂亭”三个大字。这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古人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这也是一个下马亭,据说从前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因上甘棠以前是县城、出过诸多大人物,故能享此官府律例。
  “月陂亭”石壁上现存碑刻有26方,记述村中大事,功德名言,绵延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认为是国内罕见的千年石刻家谱。石刻中有规劝村人要孝敬和睦的碑文,有道学“吟风弄月”典故最早的诗文,铭记周敦颐教诲后世的道学风流。其中最遒劲壮观的是平均高达1.8米、宽1.3米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我省发现的最早的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手迹。
  不少专家据文献分析推测,当年文天祥曾在江永作战,并将上甘棠作为一个御敌要寨设防。了解到上甘棠村与周敦颐的同源关系,便为上甘棠村题此四个大字,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据村里人说,文天祥原来写的字在一幅大布上,一个字就是一块布。因为布快要腐烂了,人们便将其刻于石上,永记这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对上甘棠的勉励。
  寓德操于景色、讲理学于凡处;耕读为本、修身“内圣”。这座湘南小村经历千年风雨而根脉不断,实在是一卷值得研究的生动人文画册。在如此古雅的儒理风气中潜移默化,今天上甘棠的村民们也自有一番别处少见的平和安然。我们在小村所见的农家少年和他的父亲,村头柳树下洗衣的女人,河边牧牛的老汉,皆令人望之亲切,更恍悟他们每一个人身后,都拖着一道千年的光影。
  伍尔芙说:“生活不是一系列对称的车灯,而是一圈光晕,一个半透明的罩子,它包围着我们,从意识开始直到意识终结。”小小的上甘棠,却将生活以自己的方式延续了千年。我们来到村口前芳寺里的小学校,听悠悠的钟声回荡;站在那座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步瀛桥上,看桥下小河淌水,桥边古屋青瓦;身边的一切仿佛都笼罩在一圈半透明的光晕之中,慢慢地洇出一个名字:千年上甘棠。
上甘棠古村景点:
步瀛桥

  步瀛三拱古桥残,妙语八仙天意传。千古相承成故典,众期石落出大官。
  步瀛桥,又名度仙桥,是湖南省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宋代三拱古桥。据史料记载,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由当时的周氏几位族长“唱率子侄偕族属辈,共为鸠集裒金几二十万”而修建的。历经宋绍兴五年(1135年),元至元二年(1468年)、明成化四年(1468)及清乾隆年间“重修”或“大修”。现残存长30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桥采用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千百年来,步瀛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由青石板辅成,自古就是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
  文昌阁
  治愚自古建文昌,明智今人办学堂。达德成才凭教化,新颜旧景两昭彰。
  进村途径第一站是文昌阁,这座阁楼始建于大明万历四十八年,至今已几经修葺,楼阁共4层,高16米,宽10.6来,深10.2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文昌阁的左侧是前芳寺,右面是龙凤庵,前有戏台,后有驿道、凉亭,构成了宫殿式的建筑群。由此可以说,这里曾是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和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