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古镇


柳江古镇距成都百余公里,在瓦屋山层峦叠翠中,花溪河围绕古镇吊脚楼,具有独特的川南古民居风格。真正能代表柳江容颜及性格的。这就是花溪河上大桥西侧的吊脚楼及大黄桷树。 长约千米的进镇大街(宽有二十多米)给远道而来的人一种直觉,在柳江场不必住鸡毛店。投宿柳江宾馆后,车马劳顿的疲惫不知不觉转化成对柳江古镇涅的感叹。
柳江场位于洪雅县城西南三十多公里的花溪河边。明末清初建场镇,大概是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即山区七乡进出之地,有大量的竹木、药材、笋干、棕片、茶叶、土纸等特产在此集中后由竹筏木船运出;人财聚集,生意兴隆,渐成洪雅首屈一指的大场镇。大场镇旧时必有大势利,所以到民国时,何、曾、杨、张、李等大地主已声名赫赫,基本上统揽了柳江的绝大部分资财。可以说柳江曾经的繁华与兴盛伴随着这些大地主家业的兴旺,难怪今天你问本地人,没有不知这些地主祖姓大号的。
前门濒街,后门临河,倚栏而坐,或听音乐、或读书、或冥想,都可进入佳境。步下早已没有棱角的石阶,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与清澈的河水亲密接触。原来的街市就是吊脚楼下一条1米左右宽,不到400米长的人行道,青石铺就的石路,一头连着大山的深处,一头连着通往山外的公路。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人们便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当年交易生猪的市场已长满了青草,几只小鸡在里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几株要两三个人合抱的黄桷树正用遮天蔽日的绿色为古镇增添一些青春的气息。谁也不愿意走了,就地而坐,甚至连相机也不想去动了。眼望河水及对岸茂密树丛中的民居,一任潮润、夹杂着植物芳香的空气清洗我们被都市浊尘污染的肺,多想在此间长住,携一红颜伴读渔耕,尽享无欲无争的世外生活。没有多少人居住的古镇显得空空荡荡,它就这样静静地在花溪河与柳江的中间有些孤寂地站立着。古镇上的人喜欢热闹,大都搬到离此二三分钟路程的新街上去居住了,只有我们这些被热闹弄得心浮气燥的城市人才到这些被当地人称作“烂房子”的地方来。居民家中那些天井、石板地、木墙和石质水缸透出非常古老的光,在我们的眼前跳动飞舞,让人误以为是时光流转回从前的岁月。
柳江古镇旅游TIPS:成都金沙车站有车直达柳江,也可搭乘去高庙、瓦屋山的班车。游览柳江时可顺便游览玉屏街上的曾家大院。柳江街上的野生河鱼价廉物美,野生鲇鱼15元/斤、野生黄辣丁35元/斤,住宿15元/人。

平乐老街轶事

夜宿古镇小旅店。天色如墨秋雨淅淅,从一股股窗缝隙风里我嗅到了好多熟悉而遥远的气息:一忽儿是黄桷古树有点甘清苦涩的味儿,一忽儿是窖酒的气味儿,沁人肺腑;再一会儿是竹子的幽幽清香。恍惚间我仿佛听见千年古树在风中的絮语,真的弄不清楚人是在梦里还是梦外。

  第二天,从平乐古镇的导游地图上我才明白:这里是古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汉时天下有48郡县设有铁官,临邛为一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秦始皇灭六国迁徙豪富入蜀,以冶铁致富的卓氏从赵国迁居临邛,“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卓家是将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引进四川,而使这里成为古代重要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的大功臣。

  而今在平乐骑龙山下西南面的坡地一带,还不时发现古代遗留有炉渣结块和弃掷的生铁。当地的乡民叫那一带为“铁屎坝”,这里有冶铁打铁的传统。今天在平乐镇的场口,刚下古桥有一处百年铁匠铺,常年风箱呼呼炉火照天地,打铁声砰砰火星四溅,好看,看得好奇的城里人发呆,为古镇一景。

  打铁的节奏雄壮,打铁的动作斩截。让人想到那写出《子虚赋》、《上林赋》的司马长卿本应是位情感缠绵细腻的才子,文章大块瑰丽的圣手;却想不到这厮摆弄起国家行政来也是有章有法:先是在长安向汉武帝要了政策、然后回到蜀郡成都大张旗鼓地搞政治宣传、再后又悄悄返临邛筹措筑路资金,最终在上下赞扬欢呼中完成开通了西南夷道———南方丝绸之路。

  在黄桷古树下我们品茗座话成都才子司马相如———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政声远卓的筑路官员。“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他虽为成都人却一反成都地理性格中闲逸慵懒而气冲斗牛。应该说司马相如为文为官,在两方面都成功的非常人士。正因为他有如此非常之举而立如此非常之功,才侧身进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史记》的,这是成都人的千古荣光!

罗城古镇


 

罗城古镇位于四川犍为县东北部,距乐山市六十公里。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 1628年)。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
犍为是乐山的第一大县和乐山出川入江的东大门,从隋代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犍为县拥有犍为文庙、罗城古镇、嘉阳小火车等人文景观和同兴桫椤湖、泉水溶洞群、茉莉花基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一庙(犍为文庙)、一船(罗城船形街)、一湖(同兴桫椤湖)、一水(新民温泉)、一花(清溪茉莉花基地)为中心的五大系列旅游品牌。
这条遍体浮动着迟暮之美的老街据说是中国惟一一条船形的街道,如果是第一眼看到它,会有一种惊讶的赞叹之情立即就缀满全身。“船形街”的两侧是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几百年来,罗城人在这不怕雨淋日晒的“凉厅子”下喝酒、吃肉、饮茶、听小曲、掏耳朵、抽叶子烟、卖狗皮膏药,享尽了人间红尘的清福。“凉厅子”下原来有一些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老字号店铺,如三元号、丰泰店、亨又亨、四能堂、长清源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服装店、小食店、百货店、日杂店、五金店、理发店、葬品店、旅馆、茶馆、武馆、鞋庄、影楼、歌厅、诊所,其中茶馆的数量最多,大概有十几家,
这座船形古镇全长2000多米,宽约650米。主街道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中间宽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涛中的甲板;街中戏楼高耸,如高扬的风帆。而街尾的灵官庙又如同航船的船舱。街道两侧各有一排长约200米,宽约6米的荫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称“船厅街”。罗城的建筑布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1983年,澳大利亚有关方面就在墨尔本依罗城的风格建成一座“中国旅游卫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