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东方威尼斯”!贵州这座古城,不输凤凰古城,而且免门票!

很多人对于古镇都有种诉不出的情怀,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得不说,对于这些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感觉都带着无限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

在大家印象中,耳熟能详的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应该是大家印象最深的。

凤凰古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也因此成为了众多人去古镇旅游的首选。

现在,不用去凤凰古城,就能享受到相似的风景,距离凤凰古城也不是特别远,全程不到3个小时就能到达,重点是门票免费。

东方威尼斯

那就是贵州的镇远古镇,一个曾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地方。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东部,距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160多处雄伟奇特的青龙洞古建筑裙和明清古民居、古码头、古城隍相互交错,层次分明,甚是美观,并在2009年被评为了“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的称号。

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

其中,最为独特的就是,镇远古镇境内的潕阳河,犹如一条凝碧的玉带,由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形容就是对它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最好的描述,远处看,仿佛水城阁已经和水融为一体,倒影成画,美不胜收,这山雄水美之地,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也不足为奇。

巷道风景画

当然,来到镇远,如果没有逛过镇远的巷道,怎么能说你来过镇远呢?

比较出名的,就数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紫宝阁巷等巷道,这些巷道狭长幽深、相互通达、错综复杂,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留存着历史的痕迹,构成了一副生动的风景画,有了这些巷道,也给游客的拍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更加出奇的是,在镇远爬山,能给你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石屏山的山并没有很高,顺着石阶就能慢爬上去,登高望远看着整个镇远古镇在自己的视线中,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当然,镇远的夜景,也堪称一绝!景观灯照在河边的建筑上,映射出一种灯火通明的辉煌,煞是好看。

当你还在考虑端午节去哪里游玩时,除凤凰古城外,这个镇远古镇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哦。

Tagged : /

漫步镇远赏舞阳河水韵


镇远是舞阳河下游悠悠两千载古城,它东侧名字如此威武响亮,只因为它曾是湘楚西通滇黔的重要驿站,是曾经重兵把守的关隘要冲,也是一座移民城市,扮演的是多元文化交融汇聚的多彩角色。
舞阳河碧水绕城,隐约带来一丝江南风韵。山地上建起各式庭院建筑,有北方的四合院,、闽南的飞檐翘角、苗疆的吊脚回廊,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这是曾经文采风流的镇远,张三丰、王阳明、林则徐、邹一桂、何绍基、李烈钧、冯玉祥,历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墨宝诗篇。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称赞镇远为“歌舞地”。这里的古堡城垣与大自然雄险柔美的山川怀抱融为一体,虽历经沧桑,却依旧是一副韵致不减的天然画卷。

Tagged :

镇远的社饭


 

镇远的社饭源于社日祭祀。主要流传于黔东一带,当地风俗,长辈逝世后头3年在清明前要到坟上去祭祀,称之为“挂社”。镇远人一般利用星期天,邀集亲朋好友到坟上去祭祀,然后吃社饭。后来由于社饭好吃,就不管有无“挂社”都做社饭吃。
社饭的主要原料是青蒿、糯米、大米、野葱和腊肉。制作过程是:青嵩洗净后切碎,挤出苦水后炒干备用;野葱切碎;腊肉煮熟切成颗粒;糯米浸泡5—8小时后滤干;大米在锅里蒸熟。放时要一层一层地放,放满后可用煮腊肉汤浇少许在面上,这样蒸熟的这饭,香味喷鼻,粘糯适中,酥而爽口。有补中益,除瘴去毒,强益胆气等功效,深受人们喜。近年,人们又以社饭中加进了花生仁、核桃仁之类,更增强了社饭的滋补功能。

Tagged :

镇远古村

镇远 古村

镇远古民居不同凡响,它们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角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

镇远县内的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酱园厂巷。这些交叉边接、互相通达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走进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清融,仿佛回到那古老的时代,再现出明清时代的生活情景。小巷随山势爬坡上坎,转弯抹角。站在巷道中间,视线被弯阻隔,既看不见巷头,也看不见巷尾。

Tagged :

镇远古城


据《镇远府志》载: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同时也是宋恭帝德桔元年(1275年)“元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于镇远中河山(今镇远一中校址)”。《贵州通志》396页载:“元宣武将军宋国宝攻宋镇远”。又396页,“惟辰、沅、镇远未下……国宝破之。”元军在宋朝末期已攻下镇远。遂于元至元十二年沿袭“镇远州”之名,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于镇远中河山。这就足以证实,宋之“镇远州”治,即今之镇远县地。
如果否定镇远州非今之镇远地,宋之镇远州,则为空中楼阁。考诸史册,由沅州至黄平之间,其中只有一个镇远,思州所属之地,也只有这个镇远,人文易异,城地不移。加之镇远城西,镇雄关这一关隘,也是由镇远之名演变而得名。
如果否定镇远州非今之镇远地,宋之镇远州,则为空中楼阁。考诸史册,由沅州至黄平之间,其中只有一个镇远,思州所属之地,也只有这个镇远,人文易异,城地不移。加之镇远城西,镇雄关这一关隘,也是由镇远之名演变而得名。
与徽州地区“粉墙黛瓦”不同,镇远城区商铺建筑色调显得很素雅,最大的特色是“灰墙黛瓦”,商铺建筑通常是青石勒脚、灰青砖砌就,为一面清水墙,灰瓦屋面,在屋脊、檐下、墙头、梁架等重点部位作一些装饰,但色道淡雅,只有在屋脊和山墙才饰以较为有点颜艳的灰雕。在屋檐与屋面交界处常施以白色边线,画上黑色卷草,使轮廓醒目。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 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Tagged :

镇远“八月八”土家族唢呐节

       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东北50多公里的尚寨土家族乡,每当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总是少不了一支独特的唢呐交响乐队前来助兴,热闹一番。之所以被人美誉为唢呐交响乐队,是因为这个乐队以数十只长管唢呐与普通唢呐为主,并加之鼓、小钹、大锣、胡琴等众多乐器组成。
据说,这支唢呐乐队大约起源于明清年代,经过历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颇有影响,是当地土家族村寨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

 镇远古镇


长唢呐演奏

Tagged :

镇远的侗族大歌

       镇远侗族大歌是一种民间复式声乐,高低音错落有致,形式非常丰富。分为大歌(嘎老)、琵琶歌(嘎琵琶)、礼俗歌(嘎礼乡)、酒歌(嘎告)、踩堂歌(耶堂)、儿歌(嘎腊温)、笛子歌(嘎笛)七种,其他还有牛腿琴歌、去山歌等,礼俗歌中又包括拦路歌、夸赞歌、哭歌等。几乎每一种生活场景中,都存在一种歌的样式。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大歌的演唱场合非常讲究,除平时训练外,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所以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
  侗族人对歌的依赖源于他们没有文字,他们靠歌声来传承历史、习俗,即使接受外来文化,也是以音乐的形式接受。这也使得他们较少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相对立地传承了自己的生活样式。
  侗族大歌的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来构成;类别分为声音大歌(侗语称“嘎所”)、柔声大歌(侗语称“嘎嘛”)、伦理大歌(侗语称“嘎想”)、叙事大歌(侗语称“嘎吉”),其中的声音大歌是最精华的部分,声音的标题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的名称命名,如《蝉歌》、《知了歌》、《三月歌》等。

Tagg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