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楷模存遗韵


唐模村不同与一般的以古民居为代表的古村落,它的特点在于不仅具有徽派建筑中的牌坊、民居、祠堂,更保留了基于风水理论而营建的村落布局。包括水口上的古树群、造型别异的古亭和小桥群、规制较高的牌坊;清初模仿杭州西湖而建的园林建筑“檀干园”;依溪而建的“水街”更是颇具江南水乡之余韵。正如该村晚清诗人许承尧所云:“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同序旦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Tagged :

新沂窑湾古镇

窑湾古镇位于徐州新沂市西南35公里、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与宿迁、睢宁、邳州三市县一水相连,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和“鸡鸣听三县”之描述。

窑湾镇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置,已有1300余年历史,但作为商贾重镇,却是由大运河而兴。明末清初,中运河开通后,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窑湾,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各地的货物依托窑湾码头实现南北流通,有的还远销南洋、台湾、日本等地,“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水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工商业的迅速繁荣,在清至民国的鼎盛时期,古镇设有8省会馆和10个国家商业代办处,美、英、法、意大利等多国商人和传教士来窑湾经商传教,镇上设有大清邮局,钱庄、当铺、商铺、工厂、作坊等达360余家。水运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达,使窑湾古镇又有 “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

Tagged :

皖南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南屏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南屏的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让他们从小掌握做人的规范,懂得各种礼节,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

官渡:黄花韵红土情


按照民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昆明居民和邻近县区群众会前往官渡古镇的土主庙祈福。该庙始建于唐代,是昆明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并于2008年11月与法定寺、妙湛寺、观音寺一同被官渡少林寺正式接管。少林寺接管后取消了官渡四所古刹的门票,开展腊八粥、新年祈福、撞钟法会、武术培训班、招募护院武僧等系列活动,吸引着各地游人前往参观。

请大黑天神神像上坐。
  土主庙庙会是官渡古镇传统节庆之一,“白牛迎土主”大巡游是其主要环节之一。人们簇拥一头雄壮的白毛水牛,牛背上安放着大黑天神神像,在仪仗队的鸣锣开道下在镇内各村游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游行队伍通常由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唱花灯等官渡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组成,市民可在逛庙会同时赏民俗、看功夫、尝美食。

喜洲拍摄的人文


喜洲街上的“公车”。
这是小镇的交通。肥马不是瘦马,谁叫这是人家密集的地方呢,这虽然是诗人走过的地方,可却不是诗人强写诗的地方。毕竟,诗人还是旅行家,是一个快乐的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