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在官渡古镇的时光


官渡在昆明,去官渡很近,到达时已经是下午了,找好客栈住下来,天已经快黑了,问当地人说状元坊的饭菜经济实惠,距离客栈也很近,也就选择过桥沿云秀路漫步向那边走去。
      宝象河像一个深情的少女一直依偎在云秀路身边,河水流动时产生的波纹在路灯的照耀下折射出一点一点闪动的微光,道路很干净,路上行人不多,偶尔一辆车子开过,没有喇叭声,倒还显得安静,进了状元坊牌坊式的大门,便有许多餐馆的选择,那里的餐馆,没有都市餐馆的人声鼎沸与嘈杂,很适宜像我这样出门寻清净的外来者,配合着街道不抢眼的路灯,整个环境倒还和谐与安静(只可惜没有片片)。
       第二天一早就又沿昨晚走过的云秀路到古镇,天格外的蓝,鲜花在路旁或道路中央迎着太阳静静地开放,太阳已经出来了,照耀着街道、河水、小桥,还照耀着与平时天天在城里目睹的高楼大厦不一样的矮矮的房屋,阳光斜照在屋顶,把它分割成几个大块,高一点的树子则遮挡住一些阳光,让一些遗漏的光照在屋顶或墙壁上;大群的海鸥在天上盘旋,有的驻足在桥边的栏杆边上,有闲的人拿出食物抛向空中,海鸥则选择俯冲与抢食,饱餐后的海鸥则宁愿站在屋脊,笑看眼前的一幕又一幕。

官渡历史文化


古镇一隅的文明阁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毁于兵燹。其中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5年)的孔子楼,为方形三层飞檐斗拱楼阁,因“远而忆之恍若凌云翻雪浪,近而俯之自觉两袖泾秋露”而亦称凌云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七月地震部分坍塌,重修之后,用作乡试、洞经演奏、新学之所。《凌云阁》中有记:“登斯楼夕阳满楼穿疏透阁,襄影蒙龙斜辉飘落玉宇。”如今,凌云阁重新修葺,拔地撑天,登楼远眺,官渡古镇可收眼底。
古人建金刚塔时没有水泥,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大沙松桩固定,然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块砌上塔石,金刚塔下螺蛳壳上斑驳的凿削痕迹,是古滇“贝丘文化”的见证。通过金刚塔下的地宫能够清晰地看见当时建造金刚塔使用的螺蛳壳、沙松桩等材料。经历数百年还完好如初。

官渡古镇简介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市南部,离市中心约十公里,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官渡古镇历史悠久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古镇分布着较多的古建筑、佛寺、阁楼、庙宇,俗称“六寺、七阁、八庙”。 现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有建于唐代的土主庙、宋代的法定寺、元代的妙湛寺东塔和明代的孔子楼、金刚塔等,其中金刚塔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官渡,是滇池船舶往来的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滇南交通要道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集镇,明清时就有“小云南”之称。2000年官渡古镇被昆明市政府列为昆明市首批明星小城镇;2002年被列为昆明市20个明星城镇之一;2003年被国家五部委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科技示范小城镇;同年又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20个重点小城镇之一;2004年3月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2006年8月被评选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2011年4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国家旅游局、住建部正式批准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示范名镇……官渡古镇身上那一个又一个的光环,让世人看到了文化官渡的迷人魅力和前景。

闲逛腾冲和顺的小攻略


行走的理由:

一直以来就计划着哪天有空了要去腾冲感受一下这种安逸,这次决定出行及安排计划尽用了一天时间; 其实有的时候你不是没有时间,不是没有钱,只是缺少一颗说走就走的心;虽然这个时间段天气不好,但这些不能够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在这里你的心会安静下来, 在客栈喝茶听雨,也是一种享受;  只要一台单反, 一个背包, 一个会拍照的爱人以及一颗说走就走的心; 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开启我们的旅途;。
和顺古镇: 门票80元;提前在网上订好客栈及接站,可直接进去,不用买此门票; 此门票包括和顺古镇里几个景点,个人感觉不是很值;若想进景点的亲们可购买此门票;
火山公园: 门票:40元(门票包括火山公园,柱状节理,黑鱼河3个景点。)
补充: 火山公园包括大空山和小空山两个景点, 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好玩的, 可以直接去柱状节理,从柱状节理徒步至黑鱼河一路上风景较好,如果你不去火山公园是可以不买门票的,因为从柱状节理下去是不查票的;
热海:  门票60元;在里面泡温泉268元/人; 记得在下车的地方买一串鸡蛋,5个5元,里面很贵的;
叠水河瀑布:门票20元;
国殇墓园:免费;
北海湿地: 门票110; 这次去天在下雨,没有进去,只是路过看了一下;

喜洲古城印象


喜洲清晨
喜洲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独特的造型,几近完美的结构,充满着水墨情调的民居群落,给人一种庄重而不是情调的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

游喜洲小TIPS

喜洲古镇旅游
独自游喜洲
  
  喜洲交通方便,另外还可以前往蝴蝶泉:在大理州的首府下关以及大理古城坐车或者包车都可以很容易地到达喜洲,交通很方便。此外呢,从喜洲还可以前往著名的蝴蝶泉,这里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拍摄地。

推荐乘坐经济型的火车:对于假期珍贵的上班族来说,从成都直飞昆明然后去往大理和喜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只想一心寻找远方与“在路上”的状态的背包客来说,乘火车(成都-昆明-大理)路过夜色中的陌生小镇,看着窗外的点点灯火与沉默的山峦……当然才是最有感觉的。参观白族民居严家大院:严家大院需要30元的参观门票。白族大院的开放时间一般在下午六点以前就会结束。

美食:在喜洲的街道上可以发现的最有特色的食物是饵块和饵丝,味道复杂,不妨试试。喜洲也可以住宿:可挑选典型的白族民居家庭旅馆。也可以返回大理古城住宿。古城的住宿可供选择的很多,比如榆安园、风的颜色、四季客栈,都是很有特色的旅店。吃的东西也非常的多,在中学旁边有我们每天都会光顾的美味烧烤摊,老板是个年轻的大男生(记得让他给你当地价)。“成都一绝”里卖的是冒菜、米线之类的,很好吃。在洋人街有许多的咖啡店以及许多长久居住在大理或者是留下来开店的外国人。当然,也有很多的旅客会选择在喜洲之后直接前往丽江。

 

束河古镇花溪线路

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在丽江古城北面,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 之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已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

束河古镇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 束河古镇 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还有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小学、中学,使 束河古镇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 束河古镇 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 束河古镇 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

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 束河古镇 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 束河古镇 皮匠村与国际工合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佯于龙泉之畔,漫步于 束河古镇 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的 束河古镇 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吸引着各种肤色的众多游客。

束河古镇距离丽江7公里,距离白沙镇3公里, 束河古镇 、白沙一带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上司的发祥地,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更为古朴的纳西民俗。

Tagged : /

在束河闲看落花意定神闲的日子


某天早上我意外地出现在束河的门口,感觉自己象个不速之客。拖着重重的行囊,穿梭在束河的巷子里。脚下的青石板有些溜滑。看着身旁的老木屋,听着屋前潺潺的流水声……感觉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亲切!仔细地打量着木屋的雕梁画栋,透着纳西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束河非常的清静,只听见不多的几个人走在青石小道上发出的脚步声。路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我的这幅行头一看就是个外来客,他们对我微笑着,我也微笑着回敬他们。约莫十分钟,我来到了古城的四方街。四方街四周都是商铺,一看就知道这里是古镇的商业中心。
    穿过四方街,我踏上了一座石桥。记忆中最深刻就是一家叫“石桥铺”的铺子,因为铺子开在石桥边,因此而得名。踏上石桥,眼前豁然开朗,桥下的河水从不远处的“玉龙雪山”脚下流出,河水穿过古镇,像“束河” 身体里的血液,这是古镇的生命之河。因为它的到来,古镇才有了灵气。看着垂在河边的杨柳,仿佛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河边弯腰洗漱,它那窈窕的身姿让人不尽遐想……“玉龙雪山”挺拔地耸立在那儿,像一位魁梧的男子,墩实的守候着这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也许正是靠着玉龙的守护,“束河”宁静地生活着。放眼望去,河边几间久经风霜的老宅子,屋子没有墙壁,只剩下几颗柱子,它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尽管风烛残年,却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它身上,保留着历史沧桑的记忆。
    它见证了古镇百年的变迁。没有人愿意去打搅这位老人怀旧的心情。我也从他身旁轻轻的走过。老宅的背后有一片菜地,远远望去,地里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万物正待复苏的时候,金黄的油菜花早早的为“束河”披上了春天的外衣。它象报春的使者,悄悄的将春天带到这里。在它的带动下,枯木按捺不住,也开始萌发新的枝叶儿。站在桥头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很是舒服。

剑川旅游小贴士


剑川县曾一度是茶马古道上主要驿站,也曾是中原、南诏、吐蕃之间的战略要冲。一个内涵深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地,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古城格局以及独特的文化气息。凭着大量精美生动的木雕赢得“白族木雕之乡”的美誉。
景点:
大理剑川县金华镇
交 通:
大理—剑川:大理至剑川126公里,乘中巴车约180分钟,票价15元。到剑川金华镇,可从大理下关长途汽车站乘车,票价20~30元左右,约3个半小时,下关在建设路上集中了三大长途汽车站。
昆明—剑川:昆明至剑川503公里,在昆明南窑客运站或西站客运站乘直达卧铺汽车前往,次日凌晨7时到剑川。
丽江—剑川:乘至剑川的中巴车,约90分钟。
昆明-剑川:昆明471千米(安楚二级、楚大高等级)—下关126千米(四级柏油路)—剑川
丽江-剑川:丽江75千米(四级柏油路)—剑川
住宿:建议还是回到剑川县城住,时间是完全够的。
背包客可以选择在县城内的旅馆、农家乐小院,或普通旅馆,可接待住宿的农家乐小院有10家。农家乐每人收费10~20元一天,包吃。
推荐住宿
剑川宾馆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剑川县景德路1号
价格:标间 120元/天;普通双人间  50元/天
联系:0872-4523918
推荐理由:去剑川古城比较方便。
小贴士:
剑川距大理129公里,是前往丽江、迪庆旅游途中逗留游玩的一个理想之地。从剑川有到丽江的客车,车费是20-30左右,时间是2小时左右。
如果够巧的话,也许还能赶上白族的“绕海会”,即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当地的白族把自己的村庄作为起点和终点,身着盛装,成群结队步行绕剑湖一周的古老习俗,体会民俗风情哦。

Tagged :

建水景点


团山村

团山村在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村子不大。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村子背靠的山和面临的坝子都绿意融融。团山村以张姓为主,全村240户人家、877人中,张姓就有178户、677人。在这个静悄悄的小村子里隐藏着一个颇具规模、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这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实属罕见。
    在街上一走,你就会发现,云南的汉族无论在当地居住了多少代,总被人问及祖上从何而来,团山村也不例外。听说早年团山村并不存在,直到明洪武年间,江西鄱阳县一位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临安(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方成为巨族。
    张福的到来一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观念,使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外为官、经商、开矿,依靠不断的创业实现资金的积累,最终修筑了一个个殷实的宅院,怡然自得地构建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城池。
    团山村如今保留有东、南、北三座寨门,其中一座名为锁翠楼,街道用大青石板铺就,各户人家气宇轩昂的大门是主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斗拱飞檐高高挑起指向云天。团山民居的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东,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平面布局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式。
朝阳楼
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雄踞县城中心,是建水县城的标志。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
  
    朝阳楼由四十八根巨大木柱和无数粗大的楹榫接成坚固的木构架,覆以三重檐歇山屋顶。《建水州志》证有“东楼凌汉”一景,谓:“东城楼,高百尺,干霄插大,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东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春夏之间上千雨燕巢居檐下,呢喃之声不绝于耳,蔚为壮观。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
城楼上木雕屏门,雕镂精巧,生动细腻,琦丽华贵城楼东侧为明饼临安卫声闻数里的大铜钟,唐三四千斤高二米余。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登城四顾,只见古城青春焕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入夜则万家灯火,如繁星闪烁,蔚为“南中大观”。

建水古城十八怪


 建水双龙桥
第一怪 洪武铜钟响天外。今朝阳楼上悬挂的洪武年间铸造的铜钟,传为当年一个像济公一样的机智人物疯摇城以草绳悬挂,曾嘱在他离去七日后方可撞钟,但撞钟人一天后便撞钟,故今洪武铜钟可声传一天路程之内。
  第二怪 仙人脚印天上来。建水古城城东十里处泸江河上有清代古桥名为“天缘桥”。传为天上仙人下凡所造。至今桥面青石板上留有硕大的仙人脚印,凡人到此均以脚与仙人脚印比合。
  第三怪 东门比天字门早盖。建水古城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即1389年,而北京紫禁城建于1417年,如此算来,建水古城现存之东门(迎晖门)比紫禁城的天字门早建二十八年。
  第四怪 新房没有旧房帅。建水古城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寺庙连云,书院相望;亭台楼阁多姿多彩,庭院殿堂金碧辉煌。如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指林寺、团山民居等,气势之雄伟,风采之亮丽,令新房子们“自叹不
如”。
  第五怪 三步走过五条街。建水古城街巷纵横交错,城东永善街处三步便迈过五条街,令人稀奇,自古为建水一景。
  第六怪 朱家井水漫井外。城内朱家花园庭院中有井,井水水位高出地面,伸手可掬,可自然溢流到井外地面。朱家当年生意兴隆,称此水为“发财水”,经常用之洗手。
  第七怪 半亩方塘也叫海。全国的文庙都有泮池,独建水文庙称泮池为“学海”,取“学海无涯”句。
  第八怪 四十二个天井一家在。被称为“滇南大观园”的建水朱家花园,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计有房屋214间,大小天井四十二个,房舍鳞栉比,院落层出迭进,犹如迷宫,但仅供朱氏一家在。
  第九怪 人人都把孔子拜。建水古城是“诗书郡,礼乐邦”,尊孔拜孔,蔚然成风。每年春节,古城男女老少都要去文庙朝拜孔子,其中文庙盈门,先师殿前,乐舞一片。

石头城游记


石头城是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宝山行政村下的一个小自然村,离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其实只有110公里。从丽江出发往北,行进于玉龙雪山脚下,经蓝月谷、过黑水河、越牦牛坪,在玉龙雪山十三峰的一路护送下,穿越茫茫林海和崎岖谷壑你就能触摸到这座旷世奇绝的纳西族古城堡。
    是日,到达石头城边的刹那间,一道奇异的光束毫无征兆的透过厚重的云层从太子关顶上不偏不倚正射在了石头城周边,宛如一温暖有力的臂膀将石头城紧紧地拥在了怀里!随着光束的偏移,婴儿般躺在母亲怀里的石头城慢慢变得清晰明亮。石头城是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这座巨石上的村庄在群山环抱下拔地而起,孤傲地挺立在波涛滚滚的金沙江畔,它形如千年的灵芝,神又似正蓄势待发的勇士。此时云渐淡、天渐蓝,巨大磐石周边的层层梯田,在雨后的阳光下鲜嫩地滚动着,如诗行般在诉说这座古城的历史……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石头城西侧层峦叠幛的牦牛岭,而东面石头城脚下正是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它北据峭拔险峻的太子关,南扼陡绝如削的岩可渡。正是这四方险境,成为了石头城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大山大江把石头城紧抱在怀里,让城里的人们祥和生活,安然入睡!
    宝山石头城始建于元朝初年,历经数代开凿,城内瓦屋高低错落,巷道蜿蜒纵横。房屋青瓦坡顶,就岩随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房由正房和地楼组成,多为正房朝南的两层土木结构;地楼朝西,为二至三层,石基高,垒土墙。房内的家什建造更为精绝,或凿石为墙、为石渠、为石缸,或凿石为床、为桌、为凳,或凿石为火塘、为灶洞、为石臼,实在是构思绝巧,又鬼斧神工!这的确是一座保持着原始古朴、又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古城。这里的人因石而存续,石又因人而鲜活,人石和谐共生,才有了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人文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