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塘原为“明堂池”,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泾县儒学名堂池碑记》记载:“学堂者,泾县儒学之泮壁也。池塘于县为后襟,于学为前襟,于通邑论之.如人身为气海,毓育元和,疏泄秽恶,蜿蜒左出与泾溪会流,则是塘於学为钟秀之地,是一邑风气所关也。”此后荷花塘区域一直是泾县的政治中心所在,只是如今学宫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泮旧迹,也就是现在的荷花塘。
荷花塘的辉煌早已泯然于寻常市井之中,只留满池的荷花,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不知人间兴衰。荷塘东侧的洗心亭通过曲桥和云岭路相连,亭基原来仅是一座印台形状的土墩。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涂均出任泾县主管教育及祭祀的最高学官,他觉得荷花塘中不建一座亭,就好像打印没有印纽一样,便在塘中建“洗心亭”,意为“日新洗濯其心”。
饶塘一周,忽闻长笛悠扬,循声望去,果然见有人在亭中凭栏吹笛,笛声贴着水面向四周飘荡。那一瞬间仿佛这荷花塘的风雅,多少年来及从未远离过。在清晨、黄昏,在某个落雨潇潇的季节,一声长笛,便可唤回她的芳华过往。
交通:沿泾县县城的皖南第一街西行便可到达,或者乘出租车到达。
住宿:泾县县城的宾馆集中在城区汽车站及交通路附近,总体质量比较高,接待能力也比较成熟,而且离周边景区距离比较近。
泾川宾馆
曾经接待过很多国家领导人,装修豪华典雅。云岭楼标准间、贵宾楼单人间、标准间均为200多元,北楼、南楼标准间150元左右。地址:泾县荷花塘路19号。
杨家客栈(集粹轩)
客栈极具宣州文化气质,普通标准间素雅温馨,价格在120-150元之间,特色文化标间140-280元。店主章大姐是个制笔高手,看她现场制笔题字真是一种享受。地址:泾县绿宝花园。
汇丰商务宾馆
在泾县夜市前,房间装修多使用鹅黄及暖红色,充满文化气息。标准间平时80元左右,商务、电脑、棋牌房120元左右。地址泾县交通路164号。
友情宾馆
装修较有风情,单标平时50元左右,标准间80左右,网络电脑间100元左右,旅游旺季不涨价。地址:泾县桃花潭中路。
顺风宾馆
这是位于苏红广场对面的裕丰路上的众多家庭旅馆中的一家,房间干净整洁。标准间、普通间几十元左右,公共洗浴。地址:泾县裕丰路6号。
美食:
泾县除了楼外楼、杨家客栈、智勇土菜馆这样的特色饭店外,苏红广场和交通一线的夜市一条街也不错。
楼外楼美食园
酒楼处处体现了细腻的徽派元素,在泾县美食园的口碑不错,招牌菜有胡适一品锅、徽式酱排、徽香烧肉、双色剁椒鱼头等。地址:泾县谢园路。
智勇土菜馆
这家饭馆在泾县美食论坛上经常被网友推荐。地址:泾县交通路167号(茶城对面)。
分类: 国内古镇景点
胡琴悠扬的五爷庙
在琴高山下寻找琴鱼踪迹
在徽州地区旅行,很多人都知道皖南尤其是徽州产名茶,也能随口说出几个茶名来,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婺源绿茶、黄田涌溪火青等等,但是泾县还有一种独特的贡品茶叫“琴鱼茶”,制作方式特别,鲜为人知。
清洪亮吉《泾县志》物产篇记载:“琴鱼,鱼不满寸,龙须果腹。三月三日出,余无”;另有“(mu)鱼,似琴鱼,而无龙须。”意思是说这琴鱼长不过寸,鱼身饱满,口生龙须,只有每年三月三日也即清明节前后才能捕获到,其余季节不产。当然了,琴鱼茶并不是真正的茶叶,而是用一种罕见的小鱼泡茶。
汽车到达琴溪,一眼就看见路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琴鱼”。琴溪镇不大,和想象中粉墙黛瓦、马头墙高耸的徽州古街道很不一样,毕竟这里不是传统的徽商要道,更不是古徽州的核心地区。走进店里,果然都是些小鱼干,长不过寸,银色的鱼身,不知道是口里的龙须掉了还是没有,我不太确定是不是真的。又请老板拿了个小茶杯,捏了八九条进去,冲入开水,便见那鱼借着水力上下浮动,真的是栩栩如生,如活鱼般游跃于瓷碗中。端起茶碗轻轻一嗅,有那种小鱼苗身上特有的淡淡香味。
出了店门,东去五十米便是林木茂盛的琴溪河,一些妇人在溪边浣洗,白鹅在滩上扑翅寻欢。沿着河岸往南走一百来米就到了琴高山。山势迤俪西来,到溪边便嘎然而止,山形独特,颇有仙界意境。
《泾县志》卷十古迹篇载,“琴高,赵国人,曾在此炼丹,丹成后自隐雨岩乘赤鲤飞天而去;其丹渣倒入潭下深潭便成此鱼,名琴鱼,亦名丹渣鱼”。我跑到河滩中仔细观察了河面,不见一条小鱼游过。也许,只有清明时节来,才能看到琴鱼的身影在琴溪中游弋。琴鱼真的是口生龙须,重唇四鳃吗?对我来说,这还是个谜。不管是前人附会还是今人讹乍,能做为泾县独有的特产进献朝廷,并且进入地方志,是会让人对琴鱼遐想联翩的。
交通:从泾县短途汽车站乘坐往宣城、爱民的班车,或从205客运站(泾县政府大楼红星广场附近)乘月亮湾方向的班车均可到达。
门票:无
旅游TIPS:琴溪镇街上的琴鱼价格不便宜,礼品盒在80-140元左右。购买琴鱼建议直接和琴溪镇琴鱼精制厂联系。
地址:琴溪镇街道107号。
联系电话:0563-5400136。
月亮湾漂流
月亮湾发源于黄山北麓的青弋江,沿途汇入了徽水河、琴溪河、蔡村河,自西向东,奔流三百里再进入长江的怀抱。蔡村河沿岸山高林密,河水左右潆洄,时而湍流恣肆,时而舒缓汀咚,宛如一条充满了柔情和生命力的玉带蜿蜒在黄山的北麓。月亮湾便是蔡村河上游最动人的一处山水胜境。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部儿童电影片叫《闪闪的红星》,就是在月亮湾拍摄的,那时候革命的理想还狂热在中国的大地上,《闪闪的红星》和山清水秀的月亮湾一起传遍了中国的大地。人们记住了潘冬子,也记住了电影中“柳溪”的美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电影里面“柳溪”的外景就在月亮湾。
汽车出了泾县县城,沿着322省道北上,进入蔡村河河谷,车窗外阳光漫地,一面青山竹海,一面溪水横流,时而穿过茂密的竹林,时而绕过山岗。约莫三十分钟左右,便到了月亮湾的上游漂流码头。
月亮湾漂流的起筏点在蔡村河上游的狮子山附近,简易的风雨廊前堆满了一摞摞竹筏。我到漂流码头的时候,最后一拨漂流的游客刚刚顺水而下,已经没有别的游客了。不过筏工班的班长老汪答应收工的时候带我漂下去,他精瘦,尖下巴,小眼睛,嘴角有一颗痔,稀疏的胡子下有着一张夸张的大嘴。我对自己说,哎,人不貌像,人不可貌像。老汪搬完下游送上来的筏子后,便领着几个筏工把一个筏子推进水里,提着竹椅轻轻一跳就上了筏子。他把竹椅放在筏子后部,待我坐好后,敏捷地用力一撑,筏子就轻快地滑行在水面上。在两岸森林的浓荫中漂流而下,筏头激起一阵阵浪花,河水就在脚下的竹排中激荡,真是有些惊心动魄了。
很快,筏子就漂到了狮子山下。山下的深潭便是狮子潭,水深有十几米,老汪说他们的竹撑不够长,只能从狮子潭的浅滩区通过。过潭不远便见一架独木桥横在河面上,锁住滔滔大河。桥身两侧仅有一排八字腿支撑,筏过此桥,必须低头才能通过。过桥那一瞬间,汪师傅提前蹲了下来,我也几乎都要贴到筏板上去了,水浪在筏板之间的空隙中哗哗地激荡着,顿时满脸蒙上水雾,一股凉意便沁入心肺,倒是有些“放船千里凌波去”的人生快意。
眼见前面有一处顽石散布的险滩,老汪提醒我抓紧筏子中间的麻绳,只见他一点竹撑,在筏子上飞快地“挞挞”两下,来了个左跳右踩,竹筏也跟着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个S形的转身。可想如果筏子上的人很多,带着巨大的惯性,完成这样的转身有多困难。老汪说某报社的大记者来月亮湾采风,是他亲自撑筏子的。看得出来他有小小的自豪,风里来雨里去,他已经在月亮湾撑筏子有十几年了。
青山遮不住蔡村河的向往,这一路奔腾,带着月亮湾的故事,奔向青弋江。忽尔浓荫不见天日,惊石急流;忽尔河岸开阔,河流平缓,小桥流水人家。在溪谷的光影变幻之中,河流的缓急交错之间,夜莺的婉转歌唱中,轻筏已漂过了万重山。我安静地坐在筏椅上,山风扑面而来,听浪花滔滔,竹林萧萧,看老汪在前面掌筏,看月亮湾的溪水荡漾,看夕阳把筏子与河面渲染成一幅剪影画,看独木桥上归去的农人。这一幕幕山居的图画充满了温情,现在还时常出现在我的回忆里。
到达:在泾县205客运站(泾县政府大楼红星广场附近)乘坐泾县到月亮湾的班车,或短途客运站乘坐泾县到爱民的车经月亮湾下。从售票点乘公交可到上游起筏点。月亮湾返回泾县的末班车14:00发车。
门票:成人票70元,儿童票45元,含2元保险,不含小交通费。
游览时间:漂流大约需两个小时左右。
住宿:月亮湾山水农家乐
客房干净整洁,床铺舒适,标间平时60-80元一晚。提供特色农家菜,还可以组织登山、野营烧烤、篝火晚会等活动。地址:月亮湾蔡村镇汪村过独木桥直行一百米左右。
旅游TIPS:
一、最好一大早就从泾县前往月亮湾景区,可保证游览时间充足,且不会耽误返程班车。
二、宣城方向过来的游客如果时间足够,可以直接在洗马桥下,在洗马桥等候去往月亮湾的班车,而不必先到泾县县城。
三、从蔡村镇到琴溪只有四公里左右的路程,可乘坐月亮湾返回县城的车再琴溪下,游览高山和琴溪。
秦时旧县,江左名邦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北部,和古徽州地区接壤,局部地区子历代归属上一度重合。《泾县志》载:“县境介长川大谷之间,当吴越之交会,为歙(州)池(州)之襟喉。”泾县比徽州更靠近水路长江,在吸收徽文化的同时,也深刻地印上了宣文化的烙印,文化交融的泾县,不是徽州,胜似徽州。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65年),诗仙李白游历了泾县之后,曾经挥笔写下了“泾川三百里,客行无歇时”的著名诗篇。
在去往月亮湾的山路上,满目青山竹海,骑着马儿的英俊少年随风而去;琴溪淙淙流去,留下琴高台下琴鱼的优美传说;登临水西双塔听禅院钟声,在香烟缭绕中看浮屠三千世界;为新四军英烈献一支康乃馨,思绪恍然间飞越了苍茫的腥风血雨;黄田的美人不见,神秘的船形洋屋依然危楼高耸,像是等待着启航;漫步在青弋江畔的章渡古镇上,看那些风格迥异于徽派建筑的吊脚楼;穿行在查济古村落中,济阳查氏家族的显赫处处可见;在南阳镇的深巷中,寻访李白和汪伦的足迹……
旅游推荐:
泾县景点以县城为中点,散布在青弋江、徽水河、蔡村河一线。泾县不通火车,但205国道由南向北穿越了泾县;322省道基本上是沿着青弋江走向东西贯穿全境,省道东可达宣城,西则到溪口再南下去太平湖、黄山地区。
如果从宣城方向进入泾县,可以就近去东线蔡村河流域的月亮湾、赤滩古镇、琴溪等地游览;然后再过泾县南到乌溪江南第一漂、黄田洋船屋;之后游览县城、水西山双塔、新四军烈士纪念陵园;最后游览西线的章渡、云岭新四军部、厚岸、查济古村落、桃花潭。
如果从黄山方向区进入泾县,推荐从西线的桃花潭、查济、厚岸开始游览,再经章渡、水西山到经县,再南下乌溪江南第一漂、黄田民居;最后返回县城东去琴溪、赤滩、月亮湾(月亮湾和江南第一漂都是漂流景点,可二选一)。
如果走205国道进入泾县,北面来的可以先到县城,然后再由东线转西线;南面来的可以先去黄田、宣纸文化园、乌溪江南第一漂,随后抵达泾县,再转月亮湾方向,最后游览西线的查济、桃花潭等。
一天时间,踏寻查济古村落
如果只有一天时间,泾县最值得去的地方就是查济,这个古老的村落足够你游玩大半天,加上交通时间,一天刚刚好。从查济返回县城需要从厚岸坐车,你还有时间看看厚岸的王稼祥故居。厚岸到县城的车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青弋江北岸行驶,中途过章渡古镇,时间充足的话也可以去章渡古镇看看吊栋阁。
两天时间,东到琴溪月亮湾西到查济章渡
两天时间,可按风景、人文各一天来安排。
第一天:月亮湾-琴溪
早7:00由205客运站乘坐到爱民、蔡村的班车到达月亮湾起点;下午最晚14:00前乘最后一班返回县城的班车中途过琴溪,看看琴高台,品尝一下琴鱼茶;下午返回县城。
第二天:查济-厚岸-章渡
早起从泾县205客运站乘查济方向班车,可在游览完查济之后返程时再顺序游览厚岸、章渡,最后返回县城。
六天时间,泾县三线深度游
第一天:(东线)月亮湾-赤滩古镇-琴溪
早晨7:00在泾县205汽车站乘坐爱民、蔡村方向班车,1小时左右到达景区;月亮湾漂流大约2小时左右便可游览完毕,中午去赤滩古镇看看,下午返回县城的时候顺便游览琴溪。
第二天:(南线)黄田民居-江南第一漂(或宣纸文化园)
一大早从泾县短途客运站乘坐到榔桥的班车,经榔桥到黄田古民居群看船形洋屋;中午返回到205国道路口乘坐榔桥到县城的车至乌溪下,可坐达雅机(三轮车)去江南第一漂,可就近游览路边的宣纸文化园,下午17:00前返回县城。
第三天:(西线)查济
从205客运站乘坐班车到查济,这是一个适合深度游览的古村落,夜宿查济。
第四天:章渡-水西双塔-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从查济坐达雅机到厚岸,再乘返回县城的班车到章渡古镇看吊灯阁民居;下午在章渡村口可乘中村到县城的过路班车,到水西山景区宝胜禅寺看大观塔及小方塔、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下午返回泾县。另外,从厚岸到章渡经过包合,从包合向南到桃花潭只有8公里,但没有班车,可50元包车前往,如果走此线,适宜夜宿桃花潭而次日再返包合去章渡。
第五天:泾县-桃花潭
泾县到桃花潭的班车比较方便,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桃花潭附近的南阳古镇也可顺便一游。夜宿桃花潭。
第六天:泾县县城(荷花塘、皖南第一街)
上午返回泾县县城,转转荷花塘附近的区域,逛逛步行街,下午踏上返程。
这里的预算以两天时间为标准。如果在节假日前往,食宿费要增加一百元左右。
门票:约130元,包括月亮湾竹筏漂流、查济古民居群、章渡古镇、琴高台等景点。未计入预算的景区有:赤滩古镇、江南第一漂、桃花潭、黄田民居、宣纸文化园、水田双塔、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荷花塘等景点。
交通:约60元,包括公交班车及三轮车费用。
住宿:约80元,在县城住宿家庭旅馆,每天40元。
餐饮:50元,以特色小吃为主,平均每日25元左右。
总计约320元左右。
龙川胡氏宗祠缅怀抗倭名臣
千年古村仁里
仁里离绩溪短短几里路,登源河环村而流,徽杭古道穿村而过。据说南朝萧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工部尚书耿源进游历到这个地方,羡慕这里的山水,于是便在这里定居,取村名为“仁里”。到了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徽州歙县篁墩的程药公也举家迁到仁里村定居,所以仁里又名“程里”。仁里出名不仅仅因为它是徽杭古道上一处重镇,而且也是因为仁里跟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巨匠胡适两位名人都有故事。胡适当年得到仁里人程松堂的资助才得以留学美国;胡雪岩的家在距仁里仅二里路的湖村,他小时侯经常从湖村走到仁里去念书。
乘早晨六点多的公交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仁里村口,在清晨的熹微中,登源河上的烟岚缥缈欲飞,林鸟还没有醒来,屋舍在云烟笼罩的山下若隐若现。路过长满野草的荒冢,四野里静得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沿着大路走了半天,才进了村巷。沿着横街前行不远,便是仁里老街,这是徽杭古道的一段,也是仁里三街十八巷之中街,是全村的主街,街面卵石铺地,中间是一溜青石板,两侧老墙斑驳,那“店铺林立,市井繁华,徽州骆驼们从这里络绎而行”的场景已经沉寂在历史的云烟中不复再现。
走在仁里清晨的街上,一位大爷端着茶壶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喝茶,走过的时候我冲他善意地笑笑算是打过招呼。沿徽商古道前行,南朝梁武帝赐建耿氏兄弟的百步钦街经一千五百年风雨尤在,程氏迁来仁里的始祖唐金药公的墓道也变成寻常巷陌的过街坊,那位资助胡适留学的程松堂故居的宅门不开,还有推崇洋务运动的程跃章的西式船屋洋楼,晚清明医程希濂那门阙极多的忍先堂,胡宗宪女儿的嫁资井,登源河畔的石泉书院,富阳桥边的古码头等等。有一块残缺的世肖坊比较有意思,它的两边已经跟屋舍紧贴,成了过街坊。这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为村人程浦所立的科举坊,村里的下祠堂便是程浦率族人所建,明朝的《绩溪县志》也是程浦所撰。这位程浦先生,虽然只是个举人,但后来赐同进士已说明他的才华和能力配得上这座科举坊。真是小小绩溪县,大大的仁里村。
沿着老街返回时又见到那个喝茶的大爷,打招呼的时候他突然问我知道于右任吗?我说当然知道,国民党元老,陕西三原县人。他一听就问我愿不愿意去他家里看看,跟着老人到了家,一看门前还挂着“程秉尧故居”的牌子。原来这是个徽商世家,爷爷曾在江苏开有程记裕泰、隆泰多家当铺。老人先进门把那条狂吠不止的烈狗拴好,再把我让进家门。他家是一明两暗两层的徽州传统民居,天井里长满绿苔的水瓮前放着一个奇怪的大石锁。老人从厢房里抱了四幅画轴出来,一边打开字画一边告诉我这是于右任的字。对于老的字体我并不陌生,我的书房里就有于右任的草书字例。老人把四份竖幅全部展开放到堂前的地板给我看,“一片入口沉病痊,我欲求之不惮远……”这一幅四份共76字看起来很大气,蛮有立体感,落款于右任及“于”、“右任”铃印两方。老人说这是他爷爷传下来的,是他家的家传宝贝,如今想要出售,问我能不能给他找一个合适的买家,我说我回去一定给您问问。出门的时候,山头烟岚已渐渐散去,阳光掠过老街、祠堂、屋舍,在这徽商古道上投下了一片温暖的光。
交通:在县城农共汽车站乘坐乘坐8:10绩溪到仁里的班车或公交6路可到。
门票:60元。
游览时间:1-2小时。
美食:仁里南门有一家农家乐,在仁里村下祠堂下行100米处,以绩溪农家土菜为主。
旅游TIPS:
1、仁里横街两侧设有乡村酒吧区,多为桂花酒等。
2、仁里西北往绩溪3公里,东北到龙川12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登小九华山寻找佛国的踪迹
绩溪荆州乡的小九华山是池州九华山的一个分支,因为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金乔觉曾经在这里修行,所以叫小九华山。它在绩溪最北面的黄山和西天目山交界处,临近浙西大峡谷,途中还要翻越一座海拔1158米的云岭,从地图中繁密的等高线上就可以看出山路的艰险。
我们的车出了绩溪,一路沿着登源河行驶,先后过了龙川、伏岭、鱼川等地。车过了鱼川,山路变得极窄,一道接着一道的急弯直让人捏了把汗。梓棚前后山高谷深,黄山松渐渐多了,松林夹道,浓荫扑面而来,忽又见层层梯田,溪流涧中。山路也从谷中升起,高入云岭。沿途秋色渐浓,红叶、黄叶随着季节的变幻,在山坡上随风摇摆,光影斑驳。
山坡上一大片绚烂的黄叶在沙沙作响,那是山核桃树,结一种很好吃但是皮很难剥的小核桃。车紧贴着崖壁小心翼翼地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前行,到了山腰松树岭,阳光从树梢撒下一路的温情。上了云岭,山头的树木渐渐稀落,只剩下了蓝天、流云、岩石、云杉、油松、竹子、灌木组成的丛林以及层层叠叠的梯田。翻过山云岭就到了荆州界,下行大约半小时便到了荆州乡。
对着小九华的巨幅导游图,才发现绩溪到浙江临安的公路穿过小九华景区。景区售票点就在山隘口上。售票口右边的深潭是铁斧潭,过了潭边的栈道便是去关刀峰、银屏古寺和地藏殿的山道。
山道上安静得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没有行人。栈道尽头便是一天门灵宫殿,这里是两条溪流的交汇之处,左边去关刀峰,右边去二天门。去古寺的石径隐没在荒草中,石阶上满是金黄的落叶,随着探寻的脚步沙沙作响。
到了二天门窑洞,视线穿过山核桃林,便能看见伫立在河谷高岗上的银屏古寺。银屏古寺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仿九华山格局,设地藏殿及弥勒、灵宫、韦陀、十八罗汉、二十四诸葛等佛殿,为皖浙四府三十县的佛教圣地。古寺原有“银屏滴翠”的胜景,如今却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只见秋风萧瑟,山门寂寥。门前晒了一地的山核桃,一位僧人正提着水桶在溪里汲水,石阶上铺着厚厚的核桃树叶。
徽派马头墙的山门殿共三间,黛瓦,黄墙,石柱,木窗。殿内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息,里面有一尊面目狰狞的金身天尊,高举宝剑,嗔视着门外,那神情威严得无以复加,仿佛能一下子看透你的心灵。
地藏殿里供奉着一尊高约十米的大佛,衣纹细腻,双手合十,神情慈悲。殿外的山核桃树几乎落光了叶子,黑色的枝干安静地伸展在晚秋的阳光里,山坡犹如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一片片的落叶正随风散落,仿佛是佛语在林间呢喃低诵。
下了地藏殿,迎着簌簌落叶,攀上对面的山坡,那里有张银祥烈士的墓,他曾是小九华的住持,1948年任荆州地下党支部书记,之后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僧人慈悲济世,从来就和邪恶势不两立。
在满是金黄树叶的林中穿行,忽闻古刹钟声,那一刻,整座山林都仿佛通了灵性。
交通:在绩溪县城车站乘坐到荆州的班车,约两个半小时左右就可到达荆州乡,再下行大约四公里到达小九华景区入口。每天只有三班车,返回绩溪的班车也只有两趟。从绩溪县城包车到小九华一般三百元左右。
游览时间:2-3小时。
住宿:小九华山景区内无住宿点,可在荆州乡住宿。
九华宾馆
干净卫生,条件尚可,平时大约50元一床,节假日基本无变动。地址:荆州乡政府隔壁。
乐华宾馆
一家农家宾馆,平时大约40元一间,节假日价格一样。地址:荆州乡街道。
旅游TIPS:
一、如果体力一般,除非包车前往,当天一般来不及赶回绩溪。
二、从小九华山翻过山云岭下行大概16公里便是头古村落,再下行20公里左右可到鱼川徽杭古道江南第一关。
到上庄追寻胡适的足迹
胡适故居
胡适出生于绩溪上庄,他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被蒋介石评价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他是西递明经胡氏的后裔,徽墨大师胡开文即其本家,生于这样一个尊贵显赫的家族,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生命历程;他曾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中国公学校长、北大校长,去台湾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也是个多情才子,平生桃花朵朵开。
去上庄的日子刚好是周末,客车上满是回家的学生,两个三个靠在座位上窃窃私语着,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车在大源河谷中的山路上蜿蜒前行,山路两旁长满了杉木、黄山松,绵延不尽的群山一峰又一峰地扑面而来,又匆匆地后退。山谷中响彻着溪水的潺潺声,山坡上的茶园已过了采茶的季节,小塔垛一样的稻秸墩在地头。虽然已经到了十一月,皖南深秋的山色还未到浓时。
我在车上跟临座的学生聊起来,一位男学生居然就是胡适本家的,而另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学生还是旺川的,那可是曹诚英她们村啊。当年胡适和曹诚英的爱情之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最后黯然凋零,让人唏嘘不己。看着车里这些青春洋溢的少年,也许他们当中就有人彼此爱慕、相恋,我想那一定不再是胡、曹那样的痴情残梦。
从旺川上行七八里路便是上庄镇,那位热情的男学生领我去胡适故居。走过大樟树下的村口水圳,见远山青翠,溪中有几只鸭子钻到水下啄食,只露着尾巴在水面上扑扑摆动。胡适喜欢以杨万里的诗来赞美他的家乡:“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过了上庄小学堂,便能看见开文广场上胡适先生的青袍铜像。广场后面是胡开文纪念馆,原为胡开文的故居思齐堂,“思齐”,即见贤思齐的意思。这是一座晚清时期的徽派民居,前后两进,与一般徽派民居布局并无二致。但它却是上庄第一座用钢筋水泥建成的民居建筑。
顺着一线天般的街巷走到胡适祖居前,这是一座粉墙黛瓦的晚清徽派民居。走进铺满了鹅卵石的院子,右手是厨房、正房、侧房等,里面家具一如当年摆设的旧模样。
故居正房为上下二层,前后两进,木雕精美细腻,格调高雅。胡适书房门板上雕刻的兰花依旧在,据说是由胡开文墨厂的制墨高手雕刻出来的。“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胡适到了台湾之后,日日思念着故乡,这兰花草亦是胡适寄情乡思的最爱。沿着木楼梯轻轻登上二楼,阳光从天井里透下来,把一溜的瓦檐画在了太师壁上,与那兰花草的画幅交融成一幅光影绚烂的画。
在生平展厅里看胡适的一生,他努力地做徽骆驼,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开始,到去美国留学时期的少年得志,再到任驻美大使期间的踌躇满志,直到后来羁旅台湾期间的乡愁,那位豪言“远路不须愁日暮”的儒雅长者,只剩了回忆。多少功过是非,在史实面前不需多争辩,诗人郭因曾经为胡适故居题词“莫谓人情多浇薄,往来历史最公平”,也算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吧。
这时候一批干部来参观,胡适故居的院子才稍微热闹了一些。卖票的胡师傅告诉我出门左转,顺着导游牌往里走就是胡铁花宅。这是一座在当时很标新立异的西洋住宅,它的主人是胡适的父亲。那时候胡适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在家乡为父亲修建这样一座西洋风格的住宅也就在情理之中。
走到主街上,两旁的巷子像鱼骨一样向两面延伸去。街上的狗儿依偎着晒太阳,妇女们抱着孩子在门口拉着家常话,几个女娃娃聚集在一起跳橡皮筋……这时候还没有班车返回绩溪,索性一路走去,打算去看看曹诚英,她是中国第一位农学女教授,也是一位多情才女,一生真是一腔痴情落得梦一场。原本呢,胡适打算跟原配江冬秀离婚,然后再娶曹诚英。结果回去跟江冬秀一说,江冬秀转身就操起一把菜刀,说你要是敢跟我离婚,我马上把你这几个娃全杀掉,然后自杀。吓得胡适连连罢手,再也不敢提离婚的事。所以胡、曹两人的爱情只能是无果之花了,胡适倒没有啥损失,就是可怜曹诚英了,她一生未嫁。
半路上碰到一辆返回绩溪的班车,司机把我捎到旺川,曹诚英的墓就在旺川去上庄的大路边。看见她的墓碑已荒芜在野草丛中,不免有些难过,来得匆忙,没有准备鲜花,便随手采了几朵野花表达对曹诚英的敬意。曹诚英的墓在这里,也是后人遵了她的遗愿的。她想在这里等待着胡适,可是永远也等不回来了,她的痴情像草一样年年生长、凋零。如果没有认识胡适的话,她的生命将会是怎样的轨迹呢?答案只能问墓前的野花和头上的苍穹了。
交通:在县城农共汽车站(在长途汽车站对面的城南客运站)乘坐绩溪到上庄的农共客运班车可到,票价9元。6:30-17:30每25分钟一班。包车150元左右。
门票:联票80元,包括上庄胡氏故居、胡开文纪念馆、棋盘村。单点30元。
游览时间:2-3小时。
旅游TIPS;
一、棋盘村的几处景点几乎仅存魁星阁及帅印池尚可游览,其余仅留少许遗迹及地面柱础,部分遗迹正在复建中。
二、上庄的胡适一品锅闻名中外,农家逢年过节都要做一品锅招待客人,这是上庄镇地地道道的徽州特色菜。
三、上庄镇去胡适故居的路口有一处上庄长途汽车售票点。
四、上庄镇汽车停靠点在镇政府门口,街上有上庄超市、上庄卫生院、农金银行、邮政储蓄及自动提款机。
绩溪南门一楼品徽菜
绩溪地方虽然不大,但名臣前贤辈出,还孕育出了中华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据《徽州饮食文化》载:“宋代,便有绩溪人开灶设肆于长安;明代,随着徽商的崛起,绩溪人又陆续将徽菜推向外地,随着徽商转战南北,绩溪菜馆业跟着进入京城,始有名为徽馆……徽菜以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讲究用油用色而重火功,善于保持原汁原味的特点,跻身于中华八大菜系之列。”
徽菜之一:胡适一品锅
胡适一品锅是徽州地区的经典名菜。梁实秋曾经撰文回忆胡适为他做过的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了。”
晚上我们沿扬之北路到了街心花园附近,偶见南门一楼,不晓得与屯溪的一楼美食人家有什么关系,便上去探个究竟。南门一楼店面不大,从一层音乐茶座的过道走上去便是就餐大厅;大厅里隔成一排排的餐位,还挂着小小的红灯笼,墙上还装点着绿色的植物盆景,古色古香的空间中竟然有种KFC的意境。这家徽菜馆做成了快餐店的模式,既有徽菜,还有火锅、营养粥、点心、奶茶等,各种菜品有上百种,胡适一品锅有大份,也有小份,为客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在后厨,我见到了年轻的厨师章辉杰,这是个笑起来和说话都非常有感染力的帅小伙。他戴着高高的厨师帽,一身厨师装,正忙着做一品锅,动作很娴熟。他告诉我,一品锅一般四六层不等,按上荤下素的顺序码放入锅,底层放些萝卜、笋干、豆角等,再放一层红烧肉、鸡肉,最上面一层一般都是油豆腐包沿锅沿放一圈,上面还会放些蛋饺、火腿片和小青菜,这样荤素搭配起来,上下菜味相互渗透,盖上木锅盖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文火慢炖,就可以出锅了。
大红灯笼高挂,轻快的音乐在餐厅里蔓延,就着夜色把盏浅醉,细细品味这胡适一品锅,实在是好吃,一时找不到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味蕾全都沉浸在一种不可名状的舒适与惬意里。
交通:位于绩溪扬之北路南门头。从绩溪汽车站乘1、2、3、7路公交到南门头站下可到。
旅游TIPS:
扬之北路中段是绩溪步行街,多为衣饰店铺。
绩溪三雕博物馆
徽州的三雕艺术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徽商鼎盛,富甲天下,徽商在资本积累完成之后,多把所赚来的利润用于营建宅第,这就促进了徽派建筑及石雕、木雕、砖雕艺术的兴盛与发展。几乎在徽州大地的每一个古老村落中,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三雕艺术品,它们在门楣上,在柱础下,在冬瓜粱上,在窗阑上,所表现的无一不是徽州过去的温润如玉和富庶安祥。可惜在文革浩劫中三雕艺术品损坏了太多,很多仕宦人物类的木雕皆被削去了面孔,令人心痛不已。
游徽州绩溪,不能不看三雕艺术,看三雕必去绩溪的三雕艺术博物馆。三雕艺术博物馆在绩溪的良安路上,本是周氏宗祠,如今挂着绩溪县文物管理局和三雕艺术博物馆两块牌子。一脚跨进宗祠的五凤门楼,门的两旁是一对石鼓,进门后就是一方大天井。在天井两边的风雨廊下,展示着从绩溪各地征集来的各个时期的三雕,从明代到民国时期的砖雕、石雕最多,让人不由得就定住了脚,认真地端详起来。凝神中便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遨游在这样的艺术品里的确是一番极致的享受。
在天井正中的步道两侧置放着从绩溪浩寨乡迁来的翁仲及石马,这是明代工部尚书胡松墓上的东西,也算是馆里不多的精品了。这几尊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的翁仲石像表情悲怅,石马肃穆庄严,哀伤的气息五百年来不散,犹如当年。好像多看一眼都会陷入到那种悲怆之中。走过翁仲石像之后,沿着六级台阶上了宗祠正堂,里面陈列着大量徽派建筑的木雕梁和古建筑构件,那上面的花鸟、鱼虫,仕子、渔夫、樵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线条流畅,细腻而不繁琐。
最后面是周氏祠堂的享堂,用来供奉先祖的牌位。当然用做博物馆后,享堂里便空空如也,只留下这个形制的东西在。
漫步堂中,恍若穿越到了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那个时代的气息瞬间在这里鲜活起来。再看,却是消失的流年里褪尽了颜色的前朝遗物,空寂沧桑的面容写满了叹息,再也唤不回那绝代的芳华。
交通:位于绩溪县华阳镇曹家井39号(良安路上)。乘公交3路到良安路适之街十字路口下,西行150米即到。
门票:无
开放时间:8:00-11:00,14:30-17:00。周一周二闭馆。
电话:0563-8155961
旅游贴士:三雕博物馆需要预约参观,且一般不允许拍照。
徽商泰斗胡雪岩
当年唐昭宗李晔的幼子(明经胡昌冀)于唐末避朱温之乱时,由义祖胡三带至婺源抚养;胡昌冀的儿子延臻、延宾两支系的后人,再迁绩溪,终于在其第二十世、二十一世分别诞生了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五四新文化运动战将胡适。明经胡氏源远流长,但盛衰无常,祖先的显赫及荣华富贵并不能荫及后世百代,少年的胡雪岩就曾经有过给人看牛的苦难经历,到后来获赐黄马褂,官居正二品、成为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的人生是一代徽商的传奇人生。
从扬之南路乘3路公车到城隍庙街下来,找到位于绩溪中学门口的胡雪岩纪念馆。进馆购票之后,周显明馆长亲自给我讲解。穿过栅门的时候,看见墙上挂着企管泰斗曾士强来纪念馆的照片,可见曾先生也对胡雪岩推崇备至,胡雪岩的商业理念至今仍有可用之处。进入院子,当庭是一株大樟树,树下铺满了卵石,布置着石桌凳,阳光穿过林梢在红墙上跳跃着,深浅相间。历史深处,竟是这样动人的光影。
进了堂门,前厅两旁挂着胡雪岩的家族世系表及徽商渊源等图表,极为显赫,又跌宕起伏得让人呼吸急促,真商人是大风浪里练出来的。正堂的木柱上悬着:“做百般善事要大家利国利民,存一片好心愿举世无灾无难”,正堂上悬“勉善成荣”。可见胡雪岩不仅仅是个商人,他的经营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国家、为百姓而做。
进了厢院,周馆长说风雨廊下保存的一百多件物品都是胡雪岩曾经用过的,其中一部分还是杭州胡庆余堂捐献过来的物件。一道阳光从天井上撒下来,穿过庭院,把天井的屋檐,樟树的影子渲染在这些旧物件上,抚摩着它们褪了色的容颜,那往日的荣耀化作虚无,只留一个精神在。
“为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看胡雪岩”,胡雪岩生逢乱世,凭借着自己的机敏英豪和天地人一体的经商要义,借助权贵政要,赢得了万贯家财,成为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著名徽商。他知人善任,开钱庄,办当铺,纳粟助赈,筹军饷,筹设胡庆余堂国药堂,兴办丝厂,在洋人和权贵的夹缝中生存壮大,为国家为民众做了不少善事。他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先驱,被慈禧赏带一品红顶子。你看他盖楼,看他楼塌,中法战争爆发,受洋商排挤,被权贵落井下石,一夜之间家资去半。晚年家产被抄,家财散尽,最后只有一个罗四太太愿意陪他度过余生,从千荣耀的峰头滑落,他也算是尝尽了世态炎凉,人生百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胡雪岩在杭州家中郁郁而终,留下一个再也不能实现的金银帝国梦。
幽静的庭院,清风穿廊而过,光影斑驳,耳边仿佛传来胡雪岩的脚步声,一回头,大樟树下的院墙上画着一幅巨大胡雪岩像,面容憔悴,忧郁沧桑,似乎他有话正要说,也许他终于明白,徽商的兴衰,其实也是系于国运于兴衰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