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雕塑艺术

三、桥梁雕塑中的美学原则
石桥上用雕刻作为装饰,其中也渗透着美学原理,唐寰澄先生总结为两个美学原则:
1、 多样统一
       人们生活的世界是多样化的,环境千变万化,人们也习惯于接受不断的变化,因而感官逐渐形成了对多样性的要求。如果我们长期听一种音调,尝一种口味,看一种色彩,就容易产生单调、疲劳和贫乏的感觉。同样,桥梁雕刻也是如此,无论是它的题材还是内容都不能过于单一。不过,多样性是在同一主题之下的内容多样化,而不是不规则的、无条理的杂乱化。换言之,没有有统一的主题,就会使整个画面显得杂乱无章。山西霍县北门外石桥的石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就对该桥做过这样的评价:“霍县石桥的栏板花纹个个不同,或用莲花、如意、万字、钟等纹样。刻工虽不精而布置尚可,可称粗枝大叶的石刻。至于望柱柱头上的雕刻,则动植物、博古、几何形式无所不有,个个不同,没有重复。其中如猴子、人手、鼓、瓶、佛手、仙桃、葫芦、十六角形块,以及许多无名的怪形体,粗糙胪列,如同儿戏,无一不足以令人发笑。”梁思成先生认为霍县石桥各种花纹的栏板,之所以说它布置尚可,是因为它内容虽是多样的,但至少在轮廓几何尺寸上,花纹描画的手法上是统一的,部分的达到了多样性统一的原则。之所以说“尚可”,则是因为花式纹样缺乏统一的主题。类似的桥梁,还有很多。
相反,卢沟桥的雕刻就符合多样性统一的原则。卢沟桥的栏杆柱头不仅有统一的主题内容—狮子及其生活,还有统一的形式—列队和基本尺寸大小;再在其中作出些变化,就成为给人们以及大艺术享受的艺术品。
2、 韵味无穷
桥梁雕刻还要讲究韵味无穷的原则。在文学艺术上,运用曲笔微词,在不言而言中,使读者通过联想领会主旨,会使作品的影响更为深刻。在声音艺术上,如果某个音乐作品能做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就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了。在图画艺术上,美术作品讲究作画六法,其中气韵生动为第一;生动的画面使人“观之不畅,思之有余”,“绵渺含情,总在烟波未尽”。
卢沟桥的栏杆石狮子就符合韵味无穷的原则。不仅狮子的数目怎么数也数不清,永远带着一个谜;更主要的是石狮子的姿态变化无穷,使人百看不厌。这是卢沟桥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中国古代桥梁符合美学原则的典型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