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通途兴古道(1)秦梁汉柱–灞桥烟柳


第一节 秦梁汉柱
秦汉时期梁桥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和增加,历史上有“秦梁汉柱”之说,可见,在秦汉时期梁柱式桥梁是比较多的。这里我们选取几个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桥梁作为典型,解析秦梁汉柱的建筑艺术之美。
一、 灞桥烟柳
在秦汉时期,桥梁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古灞桥。灞桥坐落在古城西安以东十公里处,它不仅是现代西安至潼关公路的重要关口,在古代也是联系关东和关中地区的纽带。由于这座桥横跨在“关中八川”之一的灞水之上,人们称之为灞桥。灞水是渭水的一大支流。
“灞陵桥边多古柳,春风披拂,飞絮如雪,赠别攀条,黯然神伤。”这是清朝《西安府志》中所描述的灞桥风景。灞桥附件的河堤上种满了垂杨柳,每逢谷雨时节,柳枝青青,柳絮纷飞、微风轻扬,如烟似雾,景色朦胧,遂成西安十二景与关中八景之一—灞桥烟柳。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反复吟咏哦叹,属文作赋以记之。
灞桥,在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文人的吟咏下,承载了多愁善感的文化内涵,因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又有了“销魂桥”的称谓。因为灞桥是出入长安的必经之地,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在此地迎来送往的习惯,于是这里年复一年地上演着许许多多肝肠寸断的伤别离场面,这样的场面逐渐被文人概括成“灞桥伤别”的主题。在历代文人的作品中就有不少关于灞桥伤别的诗句:李白《忆秦娥》中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王之涣《送别》中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进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维《渭城曲》中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这些诗篇都是用柳(与“留”谐音)来烘托出伤别主题。李白的《劳劳亭》中用“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之句,描写了春风不忍折柳送别的意境,从而曲折底婉地道出了离别之苦。